Tuesday, June 4, 2013

黄褐斑研究

黄褐斑 
一、基础研究
(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肝郁与脾虚是黄褐斑的重要病因病机 杨慧兰在关于广州地区黄褐斑发病因素的调查中,报告长期(超过半年以上)情绪不佳是其重要致病因素,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中医学肝气郁滞可导致黄褐斑的观点是正确的。王彩霞报道脾虚模型大白鼠血清锌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氧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升高,似可说明脾虚导致黄褐斑的部分机理。
2.“风邪入皮肤”与黄褐斑 古人根据太阳曝晒会使黄斑发生或加重等现象,论证黄褐斑既有内伤,亦有外感。近代陈炜分析341例化妆品皮炎,有35例(10.26%)遗留色素沉着斑[3]。林世忠亦报告长期使用“永芳”化妆品的196人中患黄褐斑者102人(51.5%) 。紫外线损伤、劣质化妆品等,中医学都归纳入“风”等六淫外邪,这些研究丰富了黄褐斑外为“皮肤受风”的内涵,并为中医外治使用风药的治疗机理提供了新的依据。
3.血瘀与黄褐斑 陈燕萌对黄褐斑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报道指出,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测定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支持黄褐斑存在血瘀病理。黄褐斑血瘀的形成,首推肝气郁结,气滞致血瘀;肾虚火燥,血热滞结成瘀;脾虚气弱,血失推动也可致瘀;风热蕴肤,经络失畅亦为血瘀的原由,故提出了“无瘀不成斑”的观点。近代阐明并强调血瘀在黄褐斑形成中的重要性,是对黄褐斑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理论研究的一大贡献。
4.“水亏不能制火”与性激素紊乱有关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黄褐斑患者多有雌二醇升高,朱光斗报道男性患者亦有睾酮升高。黄褐斑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小叶增生等性激素失调症状。这些资料表明黄褐斑的发现与性激素紊乱有密切关系。性激素属中医学“天癸”范畴。天癸为肾的阴精,体阴而用阳。性激素失调的症状,中医学常归为肾阴虚或肾阳虚,黄褐斑患者多表现为肾阴虚,用补肾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等治疗有效。这即证明了古人肾脏水亏水能制火,火燥结成黑斑认识的正确,又提示根据黑色属肾理论,似可从性激素角度探索其病本质。
5.黄褐斑以虚为主,刘爱民对436例黄褐斑患者从年龄段、舌象、脉象、面色与月经、中药辨证等进行统计学处理。调查发现,黄褐斑拥有较多证型,病情错综复杂,但以心脾两虚(气血两虚)、阴虚火旺挟肝郁血滞、血热血瘀及脾湿4个证型为主,占全部病变的79.8%. 在此4型之中,又以心脾两虚(气血两虚)型为多,显著多于其他各型(P<0 .01="" span="">
(二)西医发病机理研究
熊德鑫对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学研究,首次报道暂住的产色素微球菌显著增加,推测细菌产生的褐色素、橘黄色素吸收、沉积参与了黄褐斑的形成,并用恢复微生态平衡的办法治疗黄褐斑获得成功。王国丽认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紊乱与黄褐斑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体内LPO、O2等氧化自由基过量生成和或抗氧化物如SOD活性降低,可造成膜脂质的过氧化,使膜结构和功能受损而发生疾病。王国丽等测定35例黄褐斑患者的LPO、SOD,有15例LPO超过常值占42.9%, 29例SOD低于常值占82.9%, SOD/LPO比值下降者占77.1%,而对照组27例正常人仅1例异常。郑凤兰等研究表明黄褐斑患者血清锌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 span="">
刘宝军等对黄褐斑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褐斑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均低于正常人,提示黄褐斑患者体内氧化及抗氧化之间平衡发生紊乱,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的保护功能减弱,导致不饱和脂肪酸经一系列氧化反应的结果。因此我们推测,患者体内由于内分泌、药物、紫外线等多种因素使氧化反应加速,抗氧化活性降低以致黑色素形成过多,因此应用抗氧化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可能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林新瑜对150例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的统计学分析表明:最有显著性意义的发病因素相继是家族史、日晒、睡眠不佳,其他次之的原因有饮酒、月经紊乱,服避孕药、夫妻感情不和,痛经,妇科疾病和亲人去世等。该结果与一些国外学者认为黄褐斑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是遗传素质和阳光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Hassani等于月经周期第5、7、9、11天分别检测子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FSH、LH、PRL、E2、17B水平发现ESH于第7天时高于对照,LH于第9天时高于正常对照,PRL于第9天时低于对照,E2、17B于第5、7、9天均高于对照,在月经周期第17、19、21天检测P发现与对照无差异。由此可见,黄褐斑患者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水平的异常。
关于男性黄褐斑鲁严和朱文元认为:关于男性黄褐斑其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和女性黄褐斑相似,多数学者认为激素变化并不起作用,可能主要和遗传和日晒有关。他们研究了15名原发性男性黄褐斑后发现,患者外周血中LH显著升高,而睾丸显著下降,提示尚不能排除性激素的作用,且睾丸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三)治则治法研究
朱光斗等以疏肝解郁调理脾肾法自拟方(八月札、鸡血藤、郁金、白术、茵陈蒿、女贞子、旱莲草、桑叶、薄荷、栀子)水煎服,疗程2月,观察152例,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维生素C、E配合5%氢醌霜外搽,总有效率为63.33%,二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 .01="" 80="" span="">
北京李秀敏、段行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是其基本病理改变。观察了46例患者,表现为肝郁者21例,肾虚者15例,脾虚者10例。据此创制清肝丸(柴胡、当归、栀子、凌霄花、香附各10g,白芍、生地黄各12g,牡丹皮15g,丹参、益母草各20g,白芷6g) ;益阴丸(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各15g,旱莲、鸡血藤各20g,女贞子、菟丝子、桑寄生各30g,天花粉、茯苓各12g) ;实脾丸(白术、木香、鸡内金、当归各10g,党参、茯苓、生地黄各12g,鸡血藤20g,薏苡仁、冬瓜皮各30g) ,分证每服10g, 1日2次。各型同用化瘀丸(苏木、制香附、制乳没各10g,当归、泽兰、泽泻各12g,牛膝、莪术、党参各15g,桃仁20g,鸡血藤、益母草、丹参、紫草各30g,醇提浓缩,水包油型)。经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09%,两组比较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 .01="" span="">
二、临床研究
(一)辨证论治研究
1.陈广源认为无瘀不成斑 妇女的经、产、胎、带,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病理变化,都极易成“瘀”,内有瘀则外有斑,无瘀不成斑。所以本病的治疗采取四个方面的活血化瘀法:①补肾活血法:采用肾阴肾阳并补并佐以活血化瘀,一方面出现病理变化,都极易成“瘀”, 内有瘀则外有斑(淫羊藿、杜仲、车前草各15g,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生山楂、益母草各10g) ; ②清热利湿活血法(益母草、滑石各15g,柴胡、黄芩、炒山栀、金钱草、当归、赤芍、丹参、川芎、阿胶各10g,白花蛇舌草20g,龙胆草、桃仁、红花、生甘草各5g) ; ③益气补血活血法(党参、炙甘草、生地黄、益母草各10g,桃仁、红花各5g) ; ④疏肝理气活血法(柴胡、制香附、郁金、炒枳壳、当归、白芍、丹参各10g,益母草15g,红花、桃仁、川芎各5g) 。上法均应用活血化瘀,只不过或主或次,或轻或重,又应因人因病不同而已。
2.翁保祥认为将黄褐斑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血虚型和肝肾阴虚内热型为宜以养血柔肝、润肺生津(方药:当归、麦门冬、白芍、白术、熟地黄、紫丹参各10g,柴胡、陈皮各6g,生甘草3g)立法组成I号黄褐斑合剂。以滋补肾水、清养肺阴(方药:女贞子、麦门冬、熟地黄、地骨皮、青蒿、白术、紫丹参、当归各10g,柴胡、白芍、陈皮各5g,生甘草3g)立法组成II号黄褐斑合剂。
I、II号黄褐斑合剂均内服,每日3次,每次10ml,饭后1小时左右服。40天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服。
自制祛斑散(自拟:白及、白芷、天花粉、滑石粉等分),将药共研细末,过80目筛,瓶装备用。晚涂晨洗,涂药前先清洁皮肤,利于药物吸收。洁面后用干药粉扑于面部或用蜂蜜调祛斑散涂在同部。
认为本方培补肝肾之阴以治本为君,清养肺阴为臣,佐以行气活血。药用:当归、白芍、熟地黄酸甘化阴、养血柔肝;麦门冬养肺生津;紫丹参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地骨皮、青蒿除虚热,甘淡降肺中之虚火釜底抽薪;女贞子补肾之阴先滋其水,水生则金旺,益下而荣上,养阴能容颜。
外用滑石、白芷、天花粉清热滋润皮肤,蜂蜜乃百花之精华,甘而和平,柔而濡润,香以理气,滋养皮肤。
3.马绍尧、吴胜利则分为4型:①肝郁内热证: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赤芍、白芍、茯苓、白芷、白花蛇舌草、生甘草;②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淫羊藿、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鲜皮;③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桃仁、红花、生地黄、熟地黄、川芎、当归、白芍、刺蒺藜、菊花、白芷;④脾虚湿热证:治宜健脾利湿。方用苍术、白术、黄柏、生苡仁、野赤豆、绿豆、白扁豆、山药、姜半夏、陈皮、滑石、车前子。
4.刘运磊等自拟化瘀祛斑散(益母草、丹参各120g,当归、丹皮、鸡血藤、桑寄生、生地各90g,香附、桃仁、白芷、茯苓各60g,川芎、泽兰、党参、莪术各45g,红花、乳香、没药各30g。将黄褐斑辨证分型治疗如下:①肝郁气滞(月经不调,情绪急噪,胸肋胀痛,口苦咽干,头晕头痛,多梦健忘,纳差太息,经期乳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者,加柴胡,白芍,山栀,凌宵花;②脾虚湿困(面色苍白,萎黄少华或面肿,心慌气短,神疲纳少,脘腹胀闷,带下清稀,舌质淡红微胖,苔薄,脉濡缓)者,加白术,苡仁,木香,鸡内金,冬瓜皮。③肝肾阴虚(腰痛腰困,形寒肢冷,口干尿频,喜寐多梦,头晕头痛,带下量多,月经衍期色淡,舌质红,苔少,脉沉细)者,加菟丝子、女贞子,熟地、旱莲草、天花粉,共研为散,每服5~7g,一日3次,1个月为1疗程,最长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65例,痊愈26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随访半年有3例复发。
5.孙震和采用自拟宣肺调气汤治疗,药物组成:桑叶皮(各)10g,枇杷叶10g,川芎10g,青皮10g,僵蚕10g,防风10g,羌活3g,白芷10g,白芍10g,珍珠母15g,地骨皮10g,茯苓10g。加味法:肝郁型合逍遥散化裁,血瘀型和桃红四物汤化裁,肾虚型合二仙汤,六味地黄丸化裁。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1.5月为1疗程,连服3月。服药3个月后,35例中,皮损转淡,范围明显缩小者30例,占85.7%;褐色斑无明显变化者5例,占14.3%。
6.苏红黄褐斑的辨证与治疗 ①肝郁痰凝型皮损特点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匡廓易辨,呈地图状或蝴蝶状,对称分布于两颧、目周。伴胸肋痞满,烦躁易怒,纳谷不香,月经不调,乳房作胀或疼痛。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消斑。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川芎、甘草各9g,当归,白术,陈皮,茯苓各15g,熟地黄、白芍各30克。证偏实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偏湿患者可加用二陈汤;湿化热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②气滞血瘀型  皮损特点为:鼻,颧,额、口周呈深褐色至黑褐色斑片。伴面色灰暗,口唇发绀,头昏,头痛,胸肋胀痛,腰痛,口渴,月经紊乱伴痛经。舌暗红带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消斑。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当归,红花各12g,白芍,熟地黄,山药各30g,川芎,枳壳各9g,甘草6g。证偏实者可选用通窍活血汤。③肝肾亏虚型  皮损特点为: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色斑广泛,边界不清,色黑或灰暗,如蒙灰尘。伴头昏,耳鸣,腰膝软弱无力,五心烦热,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沉细。治宜滋肾养肝,化瘀退斑。方选三黄增免汤,药用黄芪30~60g,黄精,熟地黄、山茱萸、白术,当归,石菖蒲各15g,菟丝子,女贞子各20g,枳壳9g,甘草6g。肾虚甚者可加用三黄增液汤或二至丸。加减药物法:胸闷乳胀加郁金,夏枯草,玄胡、炒川楝,腹胀便溏加党参、炒山药,炒白术,茯苓;腹胀纳差加焦山楂,陈皮,厚朴;经血不调加丹参,益母草;痛经或经血夹块加桃仁,红花;失眠多梦加生龙牡,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
(二)专病专方研究
1.镇肝熄风汤 牛膝、生赭石各30g,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玄参、麦门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蒿各6g,甘草45g。适于肝肾阴亏,气血逆乱者。13例黄褐斑患者,痊愈10例,总有效率达100%。
2.消斑汤 自拟消斑汤:赤芍、当归、柴胡、白芍各15g,川芎、红花、薄荷(后下)、甘草各6g,鸡血藤12g,煨姜3片,每日1剂,煎2次混合分早晚各服1次,7天1疗程。治疗103例,有效率100%。
3.活血化瘀方 当归、生地黄、女贞子各15g,五味子、白芷、白附子、阿胶、赤芍各10g,桃仁、红花各8g,丹参20g,血竭花3g,为基础治疗49例,总效率82%。
4.养颜祛斑汤 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山药12g,白芍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白扁豆10g,山茱萸10g,旱莲草10g,沙参10g,桑寄生10g。夜寐不安多梦者加远志10g,五味子10g。治疗36例肝肾阴虚型患者,总有效率88.8%。总治愈率63.9%。
5.益肾化斑汤 淫羊藿15g,菟丝子20g,地黄(血热用生地黄,血虚用熟地黄)15g,当归12g,川芎12g,芍药(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12g,桃仁12g,红花12g,白僵蚕10g组成,临证加减,总有效率100%。
6.滋肾益气解郁活血方 熟地20克,白芍20g ,当归15g ,柴胡15g ,茯苓20g ,白术30g ,薄荷8g ,茜草20 g,大红袍20 g,白豆蔻5 ,甘草10 g,适于各型黄褐斑患者治疗56例总有效率89.29% 。
7.排毒祛斑胶囊 熟地,柴胡,当归,枸杞子,芦荟,珍珠粉经提取精制等制成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3.5%。
8.柔肝理气活血汤  益母草30 g,当归,白僵蚕各12g ,赤芍,白芍各15g ,柴胡,黄
芩,山栀子,菊花,红花,莪术,片姜黄各9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有效率88。9%,显效率达68.9% 。 
9.养容祛斑汤  当归15 g,益母草15 g,白芍20g ,白芷12 g ,淫羊藿12g ,丹参20 g,桃仁15g ,熟地12g ,山茱萸10g,甘草6g ,治疗各型黄褐斑患者96例,总有效率93%。 
(三)其他治疗研究
1.中医外治法
(1)许瑾用自拟美容水治疗黄褐斑138例,总有效率91.5%。方用白芷、白僵蚕、防风、人参、珍珠、三七、当归、红花、丹参、荆芥等,加适量酒精浸泡,回收滤液,经脱色浓缩至生物含量达所需浓度即得美容水。治疗时,取少许美容水搽面,用磁疗器根据皮肤走向及肌肉分布,按摩5~7分钟。
(2)翁丽丽自拟祛斑散治疗黄褐斑40例,总有效率92.5%。方用白及、白芷、白附子、紫草组成,每日1次,配合面部按摩、离子喷雾同步进行,每5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34].
(3)陈向东自拟三白退斑膏治疗黄褐斑138例,总有效率95.5%。方用浙贝母、白及、白附子为主药,加入西安日化厂生产的一叶兰软膏基质中(每盒40g) ,每日早晚各搽1次,黄褐斑消失最快者10天。
(4)梁惠婵用复方当归糊剂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本病20例,总有效率100%,方用当归、川芎、沙参、柴胡、防风、天花粉各20g,冬瓜仁、白芷、白及、绿豆各10g,混合为末,过220目筛,将药粉及40℃水少许混合成糊状。先用蒸气薰面10分钟,后作美容按摩,然后擦润滑油,用美容砂轮轻擦患部至轻微灼痛为止,再敷上本糊剂,用湿棉垫盖好,约30分钟后清除,再作穴位按摩。
(5)王瑜等用祛斑倒模粉治疗本病110例,总有效率95.5%。方用珍珠、白芷、白附子、白僵蚕、当归、泽泻、冬瓜仁、益母草各等分,共研成粉,配合洗面乳洁面,离子喷雾机喷面,面部按摩治疗。
(6)杨慧兰等用祛斑增白散治疗本病74例,总有效率93%。方用白芷、茯苓、当归、红花、白蒺藜、夜明沙等分研末装袋,用适量加蜂蜜调成糊状,加敷患处,加盖电子药膜器15~20分钟,每周1~2次。
(7)林元娣用祛斑膏治疗本病106例,总有效率97%,方用大风仁、杏仁、核桃仁、樟脑、红粉各50g,研末装瓶备用,每晚取上药加少许麻油调匀成膏。过敏者去红粉,同时内服六味地黄丸。
(8)张敏娟自制消斑面膜,治疗本病61例,总有效率96.7%。方用桑叶、薏苡仁各30g,茯苓、山药、当归各20g,配合按摩、离子喷雾,每周1次,2个月1疗程。
(9)杨军以稀释后的五妙水仙膏外涂治疗黄褐斑35例,结果有效率37.5%。
(10)黄真以斑克霜(血竭,三七,当归,桃仁,串芎,牵牛子,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等配以天然防晒剂)治疗黄褐斑126例,总有效率91.26%。
2.体穴治疗
张锦用背俞穴注射治疗本病,方法是: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穴(双),交替使用。药物:血虚者用5%当归注射液4ml;血瘀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ml。操作方法: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令患者取坐位,俯伏于桌面,暴露背部,选取2穴(双), 用甲痕准确定位,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穴位,当有沉胀感时,抽无回血,推入药液,每穴1ml。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时隔1周。采用此法治疗患者92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47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5年,均兼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失眠、心悸、便秘、心烦易怒,腰背疼痛等证候,半数以上指脉血粘稠度增高。临床辨证:血瘀者63人,血虚者29人。病者就诊前的均内服、外用过多种美容祛斑药物,效果不显。治疗结果:经1~4个疗程的治疗,治愈59例(颜面呈正常肤色)占64%,好转29例(皮损消退30%以上)占32%。注意事项:①治疗时掌握进针深度,以防伤及内脏;②做好常规消毒,以防感染;③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任何祛斑类化妆品。
李小峰采用火针治疗黄褐斑。方法是:用麻沸散液做局部麻醉,症状重者加穴位印堂、四白、颧NFDAA、颊车、阳白等,注射利多卡因麻醉,或配合针刺麻醉(选足三里、合谷穴)。火针一般选用中号平头火针,黄褐斑较大者选用粗号,较小者用小号。火针温度根据年龄大小而决定。操作时,根据情况分片、分批点刺。治疗1200例,总有效率97.74%. 注意事项:①采用火针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皮肤质地等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用针型号、用针温度和针刺深度;②火针治疗前要进行局部麻醉;③应向患者说明:高温刺激可加速病损皮肤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表皮各层细胞的分离繁殖,缩短局部皮肤的修复和愈合时间,而且炭化点能够很好的覆盖创面,防止感染。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5~20天。
兰茂璞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快速在黄褐斑的周边围刺,然后在中央刺一针,使整个病灶硬化,疗效满意。
   张学丽采用灵龟八法针配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灵龟八法针法的即时开穴为主穴,以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的八脉交会穴相配法取穴处方,根据不同的治疗时间选取不同的主穴及配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1疗程之间休息1~2天,然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取穴压丸法:取穴:内分泌,皮质下,肺,肝、脾、心、肾、肾上腺、卵巢、内生殖器、面颊、眼、口、额、颞、其中肺,内分泌,卵巢,面颊为主穴,在根据具体辨证所涉及的经络和脏腑及色斑部位选取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内生殖器可交换使用。以王不留行贴压,并嘱患者每日轻揉3次,夏日3~4天更换1次,其他季节5~6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治疗。   
3.耳穴治疗
(1)徐宜厚遵循《张氏医通》所述:“风邪入皮肤,痰饮积腑脏,则面黑干黑曾”的遗教,采用针刺耳穴为主,配合面部局部穴位,治疗黄褐斑10例,获效甚好,痊愈6例,其余均为好转。方法:耳穴取肾、肝、脾、内分泌;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夹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取5分毫针轻巧刺入耳穴(不透过耳软骨为宜),然后按色素沉着部位,分别取上述配穴针刺,予以小幅度捻转轻轻刺激,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5次,2~3日针刺1次,15次为1疗程。若伴有月经不调,可在月经未潮前5~7日,除针刺耳穴的肝、肾、内分泌等外,还应加用王不留行点压之,并嘱每日用手轻压3~5次,要有酸胀痛感,效果更佳。注意事项:①要重视针刺前后消毒,防止感染;②要掌握针刺深度,防止伤及脏腑;③针刺要定位准确。
(2)周志宽取肝,肾,肺,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面颊穴;体虚加脾,胃。两耳交替治疗,找出以上诸穴敏感点后,贴压王不留行,以胶布固定,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朱志以耳穴割刺加耳压治疗黄褐斑32例,均为女性,割刺的耳部穴位是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面颊;耳压的穴位是内分泌,缘中,肾上腺,内生殖器,肝,肾,肺,面颊。常规消毒后用消毒手术刀划破所取耳穴皮肤约0.1~0.2cm ,以不伤软骨为度,每次出血以侵湿2~3个消毒干棉球为宜。每周1次,每次割治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治疗,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耳压用王不留行粉贴于探测仪寻找的阳性反应点上。每天按压3~4次,每次每穴按压100下,有疼,胀,酸等感觉且能感受为宜。每次贴一侧穴,3天换一次,两耳交替,10天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6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7% 。
4.穴位敷贴疗法
陈增利利用神阙穴中药外敷治疗面部黄褐斑94例,有效率83%。具体方法:当归、川芎各30g,山楂、葛根各50g,白芍、甘草各20g,上药水煎2次,药液浓缩成膏;穿山甲、厚朴各80g,桂枝20g共研细粉;乳香、没药各80g,溶于95%乙醇中,除去不溶成分。以上3种制法的药物烘干,研成细粉,取冰片20g混合于上述药粉中,装瓶备用。将神阙穴用75%酒精消毒,取药粉0.8g纳入神阙穴,外用无菌小纱布以胶布固定,3~5天换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治法。
 李远实以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黄褐斑59例。 取穴:华佗夹脊穴,督脉大堆一命门11穴,膈腧,肺腧 。常规消毒后,执梅花针首先沿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至命门上下游走拔1~2次(不留罐),最后于肺腧,与隔腧处,先叩刺,后拔罐(留15分钟),起罐后,凡针刺处均轻抹抗菌素软膏以防感染,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88.13%。
三、实验研究
(一)单味中药药效学研究
1.蒋亚生对相关中药研究证实:人体内的酪氨酸酶能促进皮肤里色素的形成。当归、桔梗、射干、菟丝子等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色素沉着,对面部黄褐斑、雀斑、蝴蝶斑具净化消除作用。白芷、当归、川芎等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黄芪可增加皮肤SOD的活力,抑制色素沉着[52]。有良好滋养、抗衰老作用。具有抗真菌、抗细菌作用。能抑制急性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抗炎性渗出和肉芽增生作用。灵芝的成分中有机物可使人体血液中的气血旺盛,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高分子多糖体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可防止癌细胞的生长;绞股兰含有钾、钠、铁、磷、胡萝卜素以及蛋白质,具有抗衰老,滋养润肤作用。能增强超氧化物歧酶活性,防止色素发生。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即A-羟甲基苯-B-D-葡萄吡喃糖,具有治疗色素斑的作用。
2.陈金莲研究表明熟地,山茱萸,当归,女贞子,白术等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E及多种微量元素。如山茱萸所含的鞣酸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当归含有的壬二酸、阿魏酸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膜脂质不受氧化,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薏苡仁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总氨基酸量超过大米,含有多种微量维生素;女贞子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OLA(   齐墩果酸)能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对自由基的防御能力,女贞子抑制MDA(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维生素C强。体外实验观察27种常用抗衰老中药中,女贞子抑制丙二醛生成的作用最强,制抑率100%。
3.李静自拟方治疗黄褐斑62例研究表明:白芷,黄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阻止黑色素生成,槐米可抗脂质过氧化,抗日辐射,当归提高全身代谢,抗维生素E缺乏,从而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达到治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 
(二)复方药效学研究
1.罗小光自拟去斑散(珊瑚姜、冬虫夏草、黄芪、绞股兰、丹参、地龙、白胶香、姜黄、白敛、当归、珍珠、灵芝、天麻等)治疗110例黄褐斑患者,2个月1疗程。其中痊愈42例,有效6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72%。研究发现去斑散的作用机制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理论,中医组方角度:①祛风除痰化浊(如方中白胶香、天麻)。 ②补血养血扶正(白蜜等)。 ③行气通络(如方中川芎、桃仁、丹参等)。④清热凉血散结(白蔹)。西医立法角度:①本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氨基酸,与方中冬虫夏草、白蜜、珍珠、黔芝麻有关。②改善面部微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与方中丹参、川芎、灵芝、白胶香有关。③当归、川芎、白芷等已证明能抑制酪氨酸活性。④绞股兰能增加超氧化物歧酶活性(SOD) ,具有防止色素沉着能力。
2.刘红自拟九白膏,药用香白芷、白僵蚕、白术、白及、白蔹、白茯苓、白附子、天花粉、滑石粉各等分,焙干研极细末,加蜂蜜适量调膏,睡前面部热敷10分钟,再将九白膏涂之,次晨洗去,隔日1次,隔月1疗程。治愈42%,显效33%,有效21%,总有效率96%。所选外用药物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悦泽面容和促进色素吸收的作用,若内外合治,收效颇佳。
 3.尚靖等用体外模拟黑色素聚合过程测定抗色素美容方剂及其所含主药白术、刺蒺藜、当归、川芎对多巴自氧聚合,紫外线促多聚合和促黑色素分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色素美容方剂及四味主药对多巴聚合的阻碍率分别为99.8%、98.1%、76.3%、89.1%、97.7%;抗紫外线催化率为81.2%、82.6%、49.8%、14.6%、55.6%;促黑色分解率为61.5%、32.3%、36.5%、37%和42%;抗色素美容方剂为纯中药制剂,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郑毅春用现代药理手段研究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发现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水平,增加抵抗衰老物质脂褐质的产生,抑制TYR的活性,破坏酪氨酸的氧化过程,防止酪氨酸氧化成黑色素,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5.李洪武等通过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熟地黄,牡丹皮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使酪氨酸活性降低,泽泻组醇物增高,水提物降低。
6.刘爱民等采用滋补消斑丸(知母12 ,泽泻20 ,山茱萸15 ,云苓20 ,旱莲草20 ,白芍15 ,丹参15 ,玄参15 ,桃仁15 ,薄荷6[后下] 麦冬15 ,甘草6)治疗阴虚火旺、肝郁滞型黄褐斑300例,治愈率25。3%总有效率91。7%,显著优于百消丹对照组(P〈0.01 ) 。滋肾消斑丸对患者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显著改善作用。实验证明,滋肾消斑丸可明显抑制酪氨酸活性,改善味循环,增加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极少不良反应。

治疗黄褐斑的特效方法

一、肝郁型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科 李秀敏
【组成】柴胡100克,当归100克,白芍120克,生地120克,丹参200克,丹皮150g,山栀100g,凌霄花100g,益母草200g,香附100g,白芷60g,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逐瘀。
【主治】黄褐斑、雀斑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g一丸,一日三次,每次一丸。
二、肾虚型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科 李秀敏
【组成】菟丝子300,女贞子300,生熟地各150,丹皮150,桑寄生300,当归120,旱莲草200,鸡血藤200,花粉120,云苓120。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黄褐斑、雀斑
【用法】上药共压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一日三次,每次一丸。
三、脾虚型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科 李秀敏
【组成】党参120,白术100,苡仁300,冬瓜皮300,木香100,茯苓120,生地120,当归100,鸡血藤200,鸡内金100。
【功用】补脾益胃
【主治】黄褐斑、雀斑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二、三次,每次一丸。
四、基本方
【出处】吴秀芹,副主任医师。山东省济南市省立医院
【组成】当归、赤芍、香附、川芎、木贼各15克,柴胡、红花、桃仁、土元、苍术各10克,生地20克。肝郁火旺者加丹皮、栀子;因病程较长,肾气受损,偏肾阴虚者加二至丸,虚甚者加知母、黄柏;偏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胶。
【功用】内外兼治。
【主治】黄褐斑
【用法】1日1剂、水煎3次。第1~2次煎液约300毫升,分2次温服。第3次煎液薰洗患处,1日1次,每次15~20分钟。

温肾助阳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多呈蝶形,分布于面部、前额、两颧部,为淡褐色至咖啡色斑片,境界明显。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大多数人还伴易疲劳,面色晦暗,月经不调等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妊娠斑”、“蝴蝶斑”,《外科正宗》称“黑黧斑”,《医宗金鉴》称“黧黑皮黯”。近年来,我们采用蒲氏益元散从肾论治本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68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的48岁,平均30.43(正负3.25岁),病程半年至20年,平均6.35(正负2.14年)。病例中已婚者61例,未婚者7例,怀孕后发病者46例,长期服避孕药者15例。

  2、治疗方法

  蒲氏益元散由当归、仙灵脾、苁蓉、白术、党参、人参、陈皮、兔丝子等组成,有补益元阳,填精补髓等作用。临床运用能消斑美容,黑发润肤。临床使用:益元散口服,每次2克,每日2次,2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病例治疗2至4个疗程。两个疗程无效停止治疗。

  结果

  1、疗效标准

  治愈:黄褐斑完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细嫩有光泽;显效:色斑大部分明显谈淡,其间出现多处斑片状正常皮肤,黄褐斑总面积减少50%;有效:色斑颜色变浅,减少面积不足原病灶的50%;无效:治疗后黄褐斑的颜色、总面积无变化,或颜色加深或总面积增加。

  2、治疗结果

  68例治疗2个疗程者20例,3个疗程32例,4个疗程16例,结果治愈41例,占60.3%,显效18例,占26.5%,有效8例,占11.7%,总有效率98.5%,无效1例,占1.5%。

  讨论

  黄褐斑系临床常见色素代谢异常性疾病。多数局部无症状,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研究多局限于试探性治疗,因病因不明确,故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激素脱色等局部治疗方法,疗效较差。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从气血、痰瘀论治。

  陈实功在《外科正宗》称此疾为黧黑,由“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面,以致火燥结成斑,色枯不荣”,认为由肾气不足,肾水不能上承,阴虚火量,火燥津亏,面部失荣,而发色斑。治疗采用六味地黄丸口服,并用玉容丸外洗面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黄褐斑为“黧黑皮黯”,“原于忧思抑郁成”,将本病的发病机理归结为忧思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郁,结于面颊,面色不华发病,认为采用行气祛风,化瘀之玉容散外洗为主治疗。

  后世及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多基于肝郁气滞,瘀留不去,肾阴亏虚,痰湿内阻,加以辨治。如李氏将此病分为肝郁型、肾虚型及肝虚型,取得一定疗效。邵氏将本病病因概括为“肾虚”、“肝郁”、“血瘀”三型也取得一定疗效。两人对肾虚的认识均受“处科正宗”的影响,从肾阴不足,水不上承论治。

  由于活血化瘀研究的进展,从活血祛瘀治疗的医家也为数不少,如窦氏等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119例,有效率89.18%,李氏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本病49例,总有效率84.6%,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单纯活血祛瘀缺乏稳定性,疗效不持久。

  我们认为本病的发生从其症候来说,以面生黑斑为主。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为水火之脏,主精气之生发,肾中阳乃一般气气之根本。黑色内应于肾,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鼓动精血周流上承,面颊不得精血荣养,血滞为瘀而生黑斑,外显肾脏本色。本病其本在肾亏阳虚,其标在气郁血瘀,因此治疗上采取补益元阳,和血养营之法,令阳气渐壮,发生鼓动有力,阳生阴长,精血充沛,血脉流畅,自然瘀祛新生,颊面皮肤得养,色斑逐渐消退,此方为追根寻源治本之法,不同于历代文献益肾养阴,或化瘀解郁之法。益元散系我国当代杰出中医专家蒲辅周先生家传秘方,组方精巧,临床使用已逾百年。其功用在于补益元阳,填精补髓,养血和荣,针对于黄褐斑的发病机理,故而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宁.黄褐斑证治探讨.四川中医 1994;(9):6~7

2.陈实功.外科正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1958:213

3.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73:130

4.李秀敏.70例黄褐斑的辨证论治.中医杂志 1986,(3): 38

5.邵凯彬.加味消遥汤治疗黄褐斑.新中医1993;(6):36

6.窦国祥等.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119例分析.铁道医学1984; (12)1:46-48

7.李茂兴等.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49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1989;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