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星期前, 笔者一直在观察全球的气候变化, 还以为2008年的火运太过之年应该在主气三之气(六月五日之后) 少阳相火, 客气少阴君火时天气温度持续上升, 怎知道世界各地却传来了四川大地震、缅甸风灾及大水灾。笔者经过一番的思考及翻阅相关资料后, 决定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2008火运太过之年夏季降雨量过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在全球各地发生本来就不是中医深入研究的领域, 讲多也可能错多, 还是让气象专家去分析吧!在此仅仅从运气理论谈中运不迁正的因素,如有不足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同仁指教。
今年是戊子年,“戊”代表火运太过, 狭义上指气候比较热, 为火气非常亢盛的一年, 这是一般的认识而以。笔者认为内经五运六气的理论不一定指气候天气, 竟然是古人长年观察天文、地理所总结的理论, 气候天气只是其中之一的“结果” 。运与气是一种肉眼无法看到,也可能是身体无法完全具体感觉的能量、磁场,这种场在一定的阴阳或五行转换、太过及不足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一定的物候、气候等,再通过人体经络为枢扭,体外大宇宙与人体内的小宇宙相互共振才能产生疾病,要知道人为的破坏如: 情志、劳倦、饮食不节等也会在长年积累之下遇上不利体质的气候发病。所以别以为学了五运六气就可以丢掉四诊八纲等中医诊断方法, 笔者认为现代的中医在“切” 方面做得不够, 脉法不精又不下功夫的中医也很多; 仔细审察经络(对经络按、压、摸、感受温度或使用仪器探测生物电)的中医在韩国及日本为多 (如背俞穴诊断、腹诊、局部全息诊断)……
2008年天干中运火运太过, 对应地理方位水运太多, 上半年司天之气少阴君火(二月四日至八月五日), 下半年在泉之气阳明燥金(八月六日至明年二月三日) 。整体分析, 火年应较往年更炎热, 而且六气主气少阳相火遇客气少阴君火(六月五日至八月五日), 可是我们也别忘记内经里的”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这里谈到一种阴阳转化的问题。阴阳可以转化, 阳发展到极致, 在一定条件下, 它就可以转化为阴….所谓〝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如马来西亚的三月八日政治大海啸, 多年来的政治与司法丑闻一连串被揭发, 这都是物极必反的易理, 事物坏到极点了, 好的东西也要上来了。比如说, 夏季到来了, 地气热到极致, 阳热之气就产生轻清之气, 天阳之气蒸化地气,使之转化为天空云层 (清阳之气上升-积阳为天), 天气就开始转为凉, 下降云雨滋养大地万物(浊阴之气向下-积阴为地) 。没有地气上升为云, 天气就下可能下降成雨。当然, 我们也可以五行生克理论中解释这一点: 火运太过, 克金, 而金之子-水复之。但是, 我们可别忘记人为的环境污染, 如全球温室效應也会令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发展为异常的现象--全球各地降雨量增多。
笔者担心一场四川大地震后, 千万尸横遍野来不及埋葬, 传染理病毒有可能因炎热的天气加上一场场豪雨而异变及大量繁殖, 那么一场疫病就来了。
Monday, July 7, 2008
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这句话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吧: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炼,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的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他走到大树脚下,*着树根,微微的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摸到他了!他就在她的身边!
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 千年的柔情啊!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
佛祖:“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也有心事么?”
佛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那么,我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啊,才换得与你相识相知...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炼,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的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他走到大树脚下,*着树根,微微的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摸到他了!他就在她的身边!
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 千年的柔情啊!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
佛祖:“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也有心事么?”
佛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那么,我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啊,才换得与你相识相知...
Thursday, July 3, 2008
台学者傅佩荣:对四书五经国人有太多误会
以《哲学与人生》风靡内地的台湾学者傅佩荣,日前关于《老子》、《论语》、《庄子》、《孟子》、《易经》的“解读系列”正式推出内地版。在其9月5日至15日首度内地学术访问期间,他也将走上北京的讲坛,举行《儒家文化为什么很重要》的公开演讲。此前,他在台湾家中接受了本报连线专访。
■单单《论语》,被当下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比较普遍的误会,大约就有十几处
记者:从事儒家、道家思想研究这些年,在您看来,世人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误区在哪儿?
傅佩荣:现在许多人读古代经典,还在文字上打转。很多人记背《论语》、《孟子》等,仅仅因为接受它是一种权威,但对古人何出此言,则不清楚。
这么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还容易造成误读。单单《论语》,被当下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比较普遍的误会,大约就有十几处。尤其是自宋朝朱熹注解之后,有很多明显的错误,我都在书中挑出来加以说明。
记者:《论语》有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时习”二字通常被解读为“经常复习”,但在您看来,正确解读应为“适时实践”。还能举两个别的例子吗?
傅佩荣: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贫”二字互调,更符合逻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其中“束脩”二字,原意为“干肉”,但我认为“行束脩”不是指的给孔子献干肉,而是借“行束脩”这一古代男子十五岁时入大学所行的礼,代指“十五岁以上的人”,因为孔子在乎的是如何有效教导别人,而不是收学费。关于“行束脩”,大约有四百来个注解,我都看过。
记者:误读《论语》,会带来哪些问题?
傅佩荣:很多人把孔子当作一个“教主”,觉得他说的一定对,但又不求甚解。譬如把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理解为“此一时,彼一时”,没有原则。这导致很多人质疑,这样不是会变成“滑头主义”吗?但事实上,孔子最讨厌的就是没有原则,他只是想表达,做任何事,绝不止自己一套规矩,不是非要怎么样,也不是非不要怎么样,所以,不要把自己放入一个框框,生命是经常变化着的。
■《孟子》从未说过“人之初,性本善”
记者:对儒家的误会,应该不仅限于孔子吧?
傅佩荣:对孟子,也有一个重要的误解。宋朝以来,一直讲“人性本善”。其实,孟子从未说过“人性本善”。这个“本”字,是后代的解释。我现在的理解,是把那个“本”改成“向”,人性“向善”。“向”,代表人内在的力量。
记者:重新定义孟子关于人性的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傅佩荣:你不难发现,人性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人会问,既然“本善”,人内在的自省和修炼,有何意义?事实上,在宇宙万物里面,大多数生物行事是出于本能,只有人可能不真诚,因为人有意识,会为一己私利驱动去“扮演角色”。“人性向善”则代表了人可以通过自省达到自我的平衡。
■正确理解老子之“道”,方可避免“虚无主义”,且适时彰显人类理性的力量
记者:那么,对《老子》有无误会?
傅佩荣:在《老子》当中,很多人把老子的“道”,看作“自然界”,这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记者:正确理解“道”,对现代人有何重要意义?
傅佩荣:现代人特别需要老庄。因为很多人感觉到社会成就都有了,但忽然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这样活着。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容易让人患忧郁症。
老庄讲“道”,是在提醒世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丢到海里。“道”就是海,“我”就是一滴水。只要滴水入海,水滴就可平安、愉悦。
记者:难怪对于“道”有各种比喻,“如鱼得水”、“鱼跟鱼,相忘于江湖”等。
傅佩荣:让大家都觉得一切非常适当,非常合宜,这是“道”家伟大的贡献———突破了小我的限制,回到了整个“道”的世界,跟整个自然、整个人类,所有存在的这一切,都成为一个整体。然后,你活着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美感。
■庄子所说的“不得已”对我启发尤大
记者:您个人非常喜欢庄子,他最打动您的是哪一点?
傅佩荣:据我所知,庄子是古代最有学问的人,司马迁说他“于学,无所不窥”,没有他不涉猎的学问。
他的“不得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种“不得已”,不是被迫的、无奈的、不得不怎么样的,而是指当你条件成熟时顺其自然。人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条件成熟你做,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反之则事倍功半,功败垂成。
人不可能随心所欲,与其作无谓的挣扎、去抱怨,还不如去觉悟。
■在傅佩荣眼中,年轻时适合读儒家;他追随孔子,五十岁后才习《易经》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智慧是很济世的。
傅佩荣:在我个人看来,年轻时适合读“儒家”。念书、考试……当然得入世。你不入世,跟人群不建立关系,说不过去。儒家便于梳理人之间的关系,道家便于梳理人和“道家”之间的关系。人到三四十岁时,便会对道家有体会。人到中年,事业上有成败得失,跟人相处也有愉快也有不愉快,庄子劝人看开。
“天道好还”,这就是老子的思想,“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很多事情,你不要以为逃得过。你只要有这些事情,将来总会有它的影响。你怎么加以解决,这是道家的智慧。
记者:您听从孔子的话,五十岁以后才开始读《易经》?
傅佩荣:是的。读《易经》,是这几年的事。学不学《易经》,完全是两种生命形态。不学《易经》,你就在它所建构的世界门外。你没入门,就活在当下。每天发生的事情,来来去去,各种新闻,眼花缭乱。
记者:《易经》给您带来哪些变化?
傅佩荣:《易经》用一套符号系统,让人知道大的环境、趋势怎么走,你个人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你怎么去配合大的环境。
傅佩荣其人
傅佩荣1950年出生于台湾,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单单《论语》,被当下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比较普遍的误会,大约就有十几处
记者:从事儒家、道家思想研究这些年,在您看来,世人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误区在哪儿?
傅佩荣:现在许多人读古代经典,还在文字上打转。很多人记背《论语》、《孟子》等,仅仅因为接受它是一种权威,但对古人何出此言,则不清楚。
这么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还容易造成误读。单单《论语》,被当下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比较普遍的误会,大约就有十几处。尤其是自宋朝朱熹注解之后,有很多明显的错误,我都在书中挑出来加以说明。
记者:《论语》有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时习”二字通常被解读为“经常复习”,但在您看来,正确解读应为“适时实践”。还能举两个别的例子吗?
傅佩荣: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贫”二字互调,更符合逻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其中“束脩”二字,原意为“干肉”,但我认为“行束脩”不是指的给孔子献干肉,而是借“行束脩”这一古代男子十五岁时入大学所行的礼,代指“十五岁以上的人”,因为孔子在乎的是如何有效教导别人,而不是收学费。关于“行束脩”,大约有四百来个注解,我都看过。
记者:误读《论语》,会带来哪些问题?
傅佩荣:很多人把孔子当作一个“教主”,觉得他说的一定对,但又不求甚解。譬如把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理解为“此一时,彼一时”,没有原则。这导致很多人质疑,这样不是会变成“滑头主义”吗?但事实上,孔子最讨厌的就是没有原则,他只是想表达,做任何事,绝不止自己一套规矩,不是非要怎么样,也不是非不要怎么样,所以,不要把自己放入一个框框,生命是经常变化着的。
■《孟子》从未说过“人之初,性本善”
记者:对儒家的误会,应该不仅限于孔子吧?
傅佩荣:对孟子,也有一个重要的误解。宋朝以来,一直讲“人性本善”。其实,孟子从未说过“人性本善”。这个“本”字,是后代的解释。我现在的理解,是把那个“本”改成“向”,人性“向善”。“向”,代表人内在的力量。
记者:重新定义孟子关于人性的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傅佩荣:你不难发现,人性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人会问,既然“本善”,人内在的自省和修炼,有何意义?事实上,在宇宙万物里面,大多数生物行事是出于本能,只有人可能不真诚,因为人有意识,会为一己私利驱动去“扮演角色”。“人性向善”则代表了人可以通过自省达到自我的平衡。
■正确理解老子之“道”,方可避免“虚无主义”,且适时彰显人类理性的力量
记者:那么,对《老子》有无误会?
傅佩荣:在《老子》当中,很多人把老子的“道”,看作“自然界”,这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记者:正确理解“道”,对现代人有何重要意义?
傅佩荣:现代人特别需要老庄。因为很多人感觉到社会成就都有了,但忽然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这样活着。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容易让人患忧郁症。
老庄讲“道”,是在提醒世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丢到海里。“道”就是海,“我”就是一滴水。只要滴水入海,水滴就可平安、愉悦。
记者:难怪对于“道”有各种比喻,“如鱼得水”、“鱼跟鱼,相忘于江湖”等。
傅佩荣:让大家都觉得一切非常适当,非常合宜,这是“道”家伟大的贡献———突破了小我的限制,回到了整个“道”的世界,跟整个自然、整个人类,所有存在的这一切,都成为一个整体。然后,你活着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美感。
■庄子所说的“不得已”对我启发尤大
记者:您个人非常喜欢庄子,他最打动您的是哪一点?
傅佩荣:据我所知,庄子是古代最有学问的人,司马迁说他“于学,无所不窥”,没有他不涉猎的学问。
他的“不得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种“不得已”,不是被迫的、无奈的、不得不怎么样的,而是指当你条件成熟时顺其自然。人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条件成熟你做,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反之则事倍功半,功败垂成。
人不可能随心所欲,与其作无谓的挣扎、去抱怨,还不如去觉悟。
■在傅佩荣眼中,年轻时适合读儒家;他追随孔子,五十岁后才习《易经》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智慧是很济世的。
傅佩荣:在我个人看来,年轻时适合读“儒家”。念书、考试……当然得入世。你不入世,跟人群不建立关系,说不过去。儒家便于梳理人之间的关系,道家便于梳理人和“道家”之间的关系。人到三四十岁时,便会对道家有体会。人到中年,事业上有成败得失,跟人相处也有愉快也有不愉快,庄子劝人看开。
“天道好还”,这就是老子的思想,“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很多事情,你不要以为逃得过。你只要有这些事情,将来总会有它的影响。你怎么加以解决,这是道家的智慧。
记者:您听从孔子的话,五十岁以后才开始读《易经》?
傅佩荣:是的。读《易经》,是这几年的事。学不学《易经》,完全是两种生命形态。不学《易经》,你就在它所建构的世界门外。你没入门,就活在当下。每天发生的事情,来来去去,各种新闻,眼花缭乱。
记者:《易经》给您带来哪些变化?
傅佩荣:《易经》用一套符号系统,让人知道大的环境、趋势怎么走,你个人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你怎么去配合大的环境。
傅佩荣其人
傅佩荣1950年出生于台湾,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Wednesday, July 2, 2008
感慨生命的无常
短短的九年里, 身边的亲戚朋友及长辈悄悄地离开人世了, 才发现时间过得十分的快, 他们生病了几十年, 只靠着一丝的信念, 咬緊牙關安慰自己只不过最近比较累, 而忽略了病情惭惭恶化……养生保健的道理随时随地可以从各种管道得知, 只可惜今人无法学习〝放下〞, 不知情之下制造了太多不利身体健康的内外致病因素…
笔者十分感慨时光的流失, 人的身体好象不太flexible了, 有点力不從心了,特别是我们这些学医、行医的人也没有多少个人能象药王孙思邈把养生这一个寰节做得那么perfect, 长命百岁, 行神不衰才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theories是work的! 不好象韩剧《医道》里的许浚, 每一次医人都不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常常搞到操劳过度…最后劳累过度死在疫病之中…
以前的我希望上苍可以让我活到80岁以上, 因为中医太精彩了, 太多东西学了。23岁之前, 人生没有什么目標, 工作也换了好几份, 曾为了一份十分折磨的工作熬了3年光景, 朝九晚五、朝七晚十也熬过了, 看中医时, 他们说我心肾不交、肝肾阴虚等…从那时开始慢慢觉悟了, 我要一份可以让我醉心研究到老死一天的事业、一份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一份了解大自然及生命的规律….所以我选了中医, 如果没有和中医结缘, 就没有今天的我; 如果没有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来马来西亚授《解读易经》和《东西方哲学与人生》课程, 我也没有勇气和信心一脚踏入〝五运六气〞的迷宫里。要知道, 哲学课不容易在马来西亚上到, 连大学都没有设立这学系。
昨天从母亲那儿听到一则坏消息, 我的表哥(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师) 在沙地阿拉伯工作时出车祸意外死了, 才30岁罢了, 明年还计划结婚呢! 小时候的我很笨, 数学又差, 总是十分在意母亲每次都夸奖他, 结果十年后他不断地努力念书, 争取了奖学金到新加坡念书…没想到老天爷那么快要他离开人世了。所以我才感慨生命是多么的无常….在这里和你们谈到生与死的课题, 只希望大家要活得有意义, 珍惜身边的一切, 就算别人对我们不好、对我们做出坏事, 也要学习坦然面对、不要怀恨在心上, “阿摩郎” 的上帝在圣经里说: “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弗4:26,27)
笔者十分感慨时光的流失, 人的身体好象不太flexible了, 有点力不從心了,特别是我们这些学医、行医的人也没有多少个人能象药王孙思邈把养生这一个寰节做得那么perfect, 长命百岁, 行神不衰才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theories是work的! 不好象韩剧《医道》里的许浚, 每一次医人都不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常常搞到操劳过度…最后劳累过度死在疫病之中…
以前的我希望上苍可以让我活到80岁以上, 因为中医太精彩了, 太多东西学了。23岁之前, 人生没有什么目標, 工作也换了好几份, 曾为了一份十分折磨的工作熬了3年光景, 朝九晚五、朝七晚十也熬过了, 看中医时, 他们说我心肾不交、肝肾阴虚等…从那时开始慢慢觉悟了, 我要一份可以让我醉心研究到老死一天的事业、一份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一份了解大自然及生命的规律….所以我选了中医, 如果没有和中医结缘, 就没有今天的我; 如果没有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来马来西亚授《解读易经》和《东西方哲学与人生》课程, 我也没有勇气和信心一脚踏入〝五运六气〞的迷宫里。要知道, 哲学课不容易在马来西亚上到, 连大学都没有设立这学系。
昨天从母亲那儿听到一则坏消息, 我的表哥(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师) 在沙地阿拉伯工作时出车祸意外死了, 才30岁罢了, 明年还计划结婚呢! 小时候的我很笨, 数学又差, 总是十分在意母亲每次都夸奖他, 结果十年后他不断地努力念书, 争取了奖学金到新加坡念书…没想到老天爷那么快要他离开人世了。所以我才感慨生命是多么的无常….在这里和你们谈到生与死的课题, 只希望大家要活得有意义, 珍惜身边的一切, 就算别人对我们不好、对我们做出坏事, 也要学习坦然面对、不要怀恨在心上, “阿摩郎” 的上帝在圣经里说: “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弗4:26,2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