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醫道小故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醫道小故事.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January 30, 2021

小何中医杂谈第34集 : 惨无人道! 阴毒夫妻, 毒杀老母,幸亏中药救命!




这个中药是山药,它是“天然人参”,健脾养胃,延年益寿,特是适合老人吃!

一、健脾养胃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这些消化酶可以促进食物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促进肠胃内容物的排空,从而增强脾脏和营养。胃的作用。

二、补益强身
对于那些身体虚弱的人,山药补品不热,不温暖也不干燥。最适合老年人的需求。食用有益无害。连续1到2个月每天吃约20克山药。并寻求帮助。

三、延年益寿
山药还具有舒缓精神和延长寿命的作用。由于山药中含有大量的粘液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并预防心脏病和血液疾病。

Hello,我是来自沙巴的小何中医, 专门客制化中药保健品,除皱美容、 美白祛斑、皮肤过敏等男人体弱、 老人腰酸背痛、脚没有力、体质弱、容易感冒等问题进行中药调理, 欢迎私底下联络我!

请用你的幸运手指戳一戳,按赞及分享出去,好运及幸福会每天临到你家门口,一家大小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

Company address :
Homodesty Consultancy
Level 5, Aeropod Commercial Square,
Jalan Aeropod Off Jalan Kepayan,
88200 Kota Kinabalu, Sabah.

Google map : https://goo.gl/maps/XFT2CAZC2VS2

Contact number / WhatsApp / LINE : 012-4883814

E-mail : tcm.modesty@gmail.com

#中医 #中药 #中医皮肤科 #谦和堂 #山药 #老年人 #衰老 #美容

Saturday, January 23, 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当前,老师给我的一番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当前,老师给我的一番话》

富老师常说:治学当知难而进,千锤百煉,才能成为好钢。他常以亲身的体会告诫我们,学中医要不怕难治之病,才能有所收获。他在临床上遇到难治之病,即动员病人与之配合,治不好绝不轻易罢手。他认为治療疑难病症,常有无限乐趣。即能探索复杂的自然规律,此一乐也,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此二乐也;能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此三乐也。他认为这是鞭策自己进行深入学习的好机会。

穷老师认为一个好的中医,不要被三种人的消极思想荼毒,逐渐沦为缺乏自信的中医。第一种人, 开口闭口都是“去中医化”,只认识西医的好;第二种,满脑子“去中国化”的想法, 认为所有中国制造的都是坏东西;第三种,“去中药化”,完全不懂中药,却用科学之由扼杀草药市场的发展。穷老师还说,以上三种人不乏中医界的“人才”, 这些人为了成为“东方不败”,不惜自我阉割,还阉割跟随他们的人,打击同行的信心,阻止中医的创新和发展。

所以,无论治疗什么病,慢性病,还是急性传染病,俩位老师都认为中医从古至今都是和各种奇怪疾病搏斗的医学经验史,今人也应该勇敢接受挑战, 殊不知古人很多经验也就是这样积累过来的。 中医的未来就是要看我们能够不能够抓住时代的契机,千万不要一味地认为最好的中医只出现在中国,而不是海外其他国家。





Company address :
Homodesty Consultancy
Level 5, Aeropod Commercial Square,
Jalan Aeropod Off Jalan Kepayan,
88200 Kota Kinabalu, Sabah.
Contact number / WhatsApp / LINE : 012-4883814
E-mail : tcm.modesty@gmail.com

Friday, July 6, 2018

Inquiry about our herbal erection spray




Alex Ho : Hello, Mr Lo, may I know what kind of men health issue bothering you ? May I know how young are u ?

Mr Lo : Sorry. I was busy. I am 51. Tall and exercise regularly. However, I did find my manhood dropping drastically. Sometimes for months no desire to masturbate. If try, no mood and hard to have full erection....i will be honest with u. I am wondering I am ok and whether i need any meaningful treatment...

Alex Ho : I have herbal supplement, it is concentrated powder , you just have to mix with water n drink twice per day , besides that I also have herb spray for increase size and boost erection. You can try both products for one month

Mr Lo : Speaking size, noticed shrunk considerably which I didn't tell u. Have past friends said I was well endowed. Not sure about taking supplement. Does spray help to increase sexual libido?

Alex Ho : You can decided to take both products. The sprays work from external to increase penis blood flow and the supplement heal from inner , such as improve overall health n well being.

Mr Lo : Do u have a lot patient care under you regarding this?

Alex Ho : Yes, I have quite a lot of male patients from different ages , most of them come for the treatment of erection issue n premature ejaculation.

Mr Lo : Success rate?

Alex Ho : I will say up to 80% for 30 days of treatment given.

Mr Lo : After first month then?

Alex Ho : See if you happy with your result or not, some older patient might continue the treatment because of male menopause syndromes make their manhood too weak, they need longer time to see better result.

Mr Lo : Don’t quite understand...?

Alex Ho  : If their health are quite bad , or facing premature aging issue , then we will need to monitoring for 1-3 months.



Alex Ho : Sorry ,I forget to introduce myself , I am a licensed Chinese medicine physician and acupuncturist ,registered under ministry of healthy . Graduated from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Mr Lo : Yes, I appreciate that. I only have one so important to me. Where do you get your treatment from? Buddhist concept? I am not religious minded. Just want to be safe.

Alex Ho : It is not from any religion thing , it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s our ancestors’ herbal treatment and experiences.

Mr Lo : Ok. Good to hear that. If under your treatment, do u need physical inspection like western doc?

Alex Ho : Not really

Mr Lo : There is no issue here. Examination or not is not my concern. Effectiveness and safe come first. Another question, if under your care, confidentiality guaranteed?

Alex Ho  : Yes, I won’t Leak the information of every one of my patient.

Mr Lo : Some people tell me the erection is proportionate to cardiovascular health. True?

Alex Ho  : Correct!

Mr Lo : Ok. Im not from here even though i have apartment here. Saw your advertisement in Wechat while having afternoon tea with friends.

Alex Ho : I guess as a man, no matter at what ages , we all concern about our erection and libido. Is doesn't mean a person have taken good care of their manhood is a person who is sexually active. The weaknesses in manhood tell a lot of health info about poor blood circulation or early stag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esides that, we are more concern about the self-confidence and pride in ourselves.This is what I learnt from my clients.

Mr Lo : First sexual desire drops. Then sensitivity. Then sperm watery and not thin…… I prefer an open minded physician where u can have trust in.

Alex Ho : When a person grow older ,the blood circulation become poor, male hormone reduced ,the nerve at the penis becomes less sensitive and the testicles seem to produce less sperms and the semen might be watery. Those are signs of aging.

Mr Lo : I agree. Some say massage helps. Any such thing?

Alex Ho : I guess so, but you will need a very professional sexual therapist to do that. Here in Asia ,we don't have that kind of open minded profession.

Mr Lo : Do u think i can try the spray first?

Alex Ho : Yes, you can choose either one.

Mr Lo : Any side effects? How often a day?

Alex Ho : For your info, all herbal products are 100% hand made. The herbal spray contain a little bit of herbs smell. Spray the herbal liquid to shaft of penis and also the head of penis. May sure there are no wound or cut , no inflammation or allergic reaction caused by STD diseases or other skin diseases. Use twice in a day, one time in the morning, another time at night.

Mr Lo : Definitely no STD. I only go for self-indulgence. Does it help in masturbation?

Alex Ho  : It doesn't matter if u have sex partner or just being alone. You can use the spray for maintaining a healthy penis condition.

Mr Lo : I mean increasing sensitivity??

Alex Ho  : You want to make the penis head to be more sensitive ?

Mr Lo : Yes. Does it help?

Alex Ho : You have premature ejaculation  right?

Mr Lo : No. I can 'play' for quite a long time.

Mr Lo : Maybe less sensitive now

Alex Ho : You have a point here, most men experienced the penis losing the sensitivity to stimulation from sex, this is because of the aging process effected the nerves surrounding the penis area. The herbal spray does not particularly enhance sensitivity or reduce sensitivity, the herbs only focus on increase libido, improve blood flow and boost erection.

Mr Lo : So can I can use the spray while playing to increase pleasure and fantasy? Sorry for directness.

Alex Ho : Well, you can.

Mr Lo : Any side effects like skin irritation? If prolonged use...

Alex Ho : No side effect, it is 100% pure herbs ingredients. If you don’t have skin diseases at genital area , no skin allergic , should be ok to use our product.

Mr Lo : No. I just don’t want any problem like some people use Poppers to increase stimulation if You know...In case u r not familiar...poppers is western stimulant...Stiff through nose. Most say increase sexual high...

Alex Ho : Our Chinese herbs are not like those can cause addiction, don’t worry too much.

Mr Lo : Ok, I want a bottle of your herbal spray for erection. Hopefully u can make me proud again of my 'thing'...

Alex Ho  : Ha ha ha I will try my best !






谦和堂 Ho Modesty Consultancy

询问电话Contact number 和 Whatapp : 012-488 3814

Wechat 微信 ID : Ask-Ho

电邮箱 E-mail : tcm.modesty@gmail.com

公司地址Company address : Level 5, Aeropod Commercial Square, Jalan Aeropod Off Jalan Kepayan, 88200 Kota Kinabalu, Sabah.
For Google map guidance :
 https://goo.gl/maps/JTUbb3Ly1cu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09

国医大师方和谦 (5)

四、成才之路
1.学医启蒙
先生祖籍山东掖县西北郊头村人,世代贫农,家境贫寒父亲方伯屏因原籍不能维生,年幼流落京中,暇拜末代太医院太医赵云卿为师习医,约1915年在京改业行医。父亲十分重视对先生的文化教育,在私塾学了两年《三字经》、《论语》、《春秋》、《左传》、《古文观止》等书,可以诵读“陈情表”、“兰亭序”等文章,并进行了较好的书法训练。随后读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接受了新学教育,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央日本语学院日语系学习日语四年。在中医家庭的熏陶下,从初中起,先生就参加了父亲在家办的中医讲习班三期,学习了《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心悟》、《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专著,从不理解的背诵起步,到渐渐理解其中医理的深奥,在反复的诵读学习中,先生从少年之时起就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此后,又拜涿州名医谭镜仁为师。谭老先生读各家学说,偏重于周慎斋所著《慎斋遗书》,擅长滋补,先生受其老师影响,日后临证所施处方偏重温补。在日语学校毕业之际,在父亲的严厉坚持下,随父行医。从打扫诊室卫生,为父亲作开诊的准备,到为病人倒茶、换药等点滴事情做起,随父抄方侍诊,边干边学。父亲除在家办学,还授徒于北京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以讲授古典医籍著称,在京行医三十年,耳濡目染,对先生的影响很大。少年时期先生学医的动机,一是继承家学,二是行医济世,求职谋生。

2.独立行医
1942年先生19岁,在随父学医数年后,其兄方鸣谦已取得正式行医资格,在兄长的启发下,先生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中医考询考试。面试答辩时,主考官杨淑澄老师向他提问:“中药为何能治病?”此题听来颇有难度,先生略加思索,回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而常也。”将《内经•六节藏象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经文脱口背出,以说明药物的性味各有所偏,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取用药物性味的偏胜,以纠正与调和人体脏腑不协调的状态。对其简捷精辟的回答,老师给予了100分。笔试的题目是寒厥、热厥病的治疗,先生很快作出了附子汤治疗寒厥,白虎汤治疗热厥的答案,本次考试虽排名第27,但显现出他有着扎实的中医基础功底。考试后取得执业资格,颁发行医执照,先生在“方和谦诊所”正式执业。

3.学习西医
1949年北京市举办中医学习西医学习班,先生是第九班学员。学习西医生理、病理基础课及传染病、内科、妇科、儿科临床课程,当今国内名老中医干祖望、焦树德、路志正、柴松岩均与他同期或先后在此班学习。此次学习西医,他认为“歪打正着”,不仅学到了西医知识,填补了学科空白,还有了西医执业资格。学习西医为他今后在综合医院工作并作中西结合工作打下了基础。

4.行医转折
1954年,先生调入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结束了个体行医的生涯,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一名国家正式的医务工作者,这是他行医生涯的转折。1954~1956年间,他在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任科员,主管医务行政,包括中医师资格的审批,参与北京市中医医院的组建、北京第七医院中医科及市级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筹建等工作。1956~1962年调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并兼任北京中医学校伤寒教研组组长。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中医医院出诊,另一方面担任中医学校伤寒论及医案的教学任务。此时他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逐条研读,逐段逐句剖析,深入图书馆,伤寒论397节,篇篇有自己撰写的讲稿。讲内科医案学,他翻阅了《王旭高医案》、《薛立斋医案》、《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等大量的医案,将有名的医案作深入分析讲解。他的讲课深入浅出,理论结合临床,使深奥的理论在示例中得到解释和应用,让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先生给第一、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班讲课的同时,还带学生到北京中医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实习。先生自己对这段教书经历颇有感触,他认为,教学相长,教学一定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决不能强不知以为知。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他对经典著作的理论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5.明师指点,善于总结
195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暑热当令,石家庄郭克明老中医提出此属阳明温病,用石膏白虎汤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作为中医治疗乙脑的经验向全国推广。1956年夏季,乙脑肆虐北京,北京市卫生局倡导用石家庄经验采用清瘟败毒法治疗。应用结果病况未得控制,死亡率居高不降,达200多例。此事惊动了周总理,总理请中医研究院蒲辅周老先生偕同岳美中老先生会诊,蒲老认为,“必先岁气,勿伐天和”,1955年为燥火当令,阳明内热,患者见高热惊厥,谵语,舌苔黄厚,是瘟毒为患,用白虎汤加减清瘟败毒治疗得当有效,而1956年,雨水多,湿气重,患者虽也为高热惊厥,但观其舌脉,舌苔薄腻湿润,脉象濡缓,是湿温为病,应用芳香化浊,透表散邪法治疗,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乙脑之病的诊治经过,作为先生行医中的经验教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体会到,中医诊病的疗效是靠正确的辨证论治。名医的点拨,促使他重温《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加深对六淫致病特点的认识, 1957年由先生主编《北京市195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总结》手册,书中收集了200多个验案,由卫生局印发200册,下发到各医院。先生撰写的“参加流行性乙型脑炎工作的点滴体会”文章,作为晋升主任医师的评审论文,关幼波、赵炳南二位专家对该文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论文评语为:“对乙脑的中医治疗,自1955年石家庄经验被介绍以后,各地应用较多,类似报道亦较多,唯本文在中医分型上,除偏湿偏热的不同以外,又提出‘表邪郁闭’这一类型,在治疗上采用透表为主,而获得较好疗效。在辨证上,强调温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和伤寒的六经辨证密切结合,不能偏废。以上两点有独特见解。”先生在乙脑事件所获的经验,对其以后治疗传染病是有益的借鉴,在2003年SARS暴发流行时,先生对后学给予了及时正确的指导。

6.中西合作,取长补短
1965年7月,42岁的先生从北京中医医院调到北京朝阳医院任中医科主任。与中医医院相比,综合医院中医科不分科,内、外、妇、儿科各科疾病全有,先生很好地发挥其擅长治内科病,其他各科亦有所长的优势,有很高的门诊量。只要他出诊,每半日能接待30人次以上的病人。他为人谦和,对患者亲切,看病认真负责,疗效确切,在病人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在西医医院,许多危重病人治疗无效,常请先生会诊,在同西医同道的会诊中,他抱着边治边学的态度,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如与翁心植院士会诊,见到了狼疮病的肺浸润,高热不退的类风湿病肝浸润,肝豆状核变性脑病等疑难病,相互切磋,救患者于危难之中。先生在医院有较高的威望,许多疑难病在他会诊后病情转危为安。如本院职工亲属因腹痛住院,请先生会诊,先生诊其脉滑,认为滑脉反映有痰、有宿食、有实邪或为妊娠之脉,此患者是有实邪,请西医进一步检查有无占位病变,结果查出患膀胱癌,此案使西医认识到中医治病的神奇。又如与西医同治一食用白胡椒面过量中毒患者,病人因关节炎疼痛,听信吃白胡椒面一两加葡萄汁,服后达眩晕方可有效的偏方,服后神昏,出气、出汗、排尿均为白胡椒味,正值三九寒天,全身起痱疹,西医进行抢救,先生会诊投以生石膏、银翘等清热解毒药,患者渐渐清醒。清醒后西医又给了“克脑谜”,患者再度昏迷死亡。此例治疗,先生认为“克脑谜”是中枢系统兴奋剂,属辛温大热之品,对此中毒患者不宜使用。

7.医术精专,注重疗效
先生的成名主要是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每日门诊慕名前来求治的患者比比皆是。他认为医生成功的途径是临床实践,方法是“勤于临证,潜心钻研”。他珍惜出诊时间,定了的出诊时间不轻易改动,即使在十一、春节长假,他也不停诊,为的是不失信于病人。现已83岁高龄的老人,每周仍出6个半天门诊,每次要接待病人30个左右,其精神令年青人所不及。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他主动将特需门诊的300元挂号费降至100元。临证他仔细问诊、把脉、配合必要的理化检查,明确诊断。处方用药,药少力专,绝无大处方,很少用犀、羚、麝等贵重药,力求简、便、廉解决问题。治疗从病情需要出发,辨证合理,君臣佐使配伍明确,而且特别注意顾护脾胃,病人称赞:“先生的药药味少,味道不难喝,还解决问题。”他推崇方剂的灵活应用,认为中药汤剂最能反映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成药不能完全替代汤剂,必需根据病情的需求而合理用之。

先生精通伤寒,但从不自诩为经方派。主张经方、时方都要会用且要合用。他认为仲景之经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是历代医家共同验证的。而温病之时方,可以以方求证,辨证准确,用之灵验。但经方适应证有限,满足不了疾病谱发展的需要,要靠时方来补充。如张某,男,73岁,初秋突发高热伴腹泻,日泻十余次,服中西药罔效,病情危重,求诊于先生。见其精神恍惚,烦躁气促,身炽热有汗,泻下褐色水液而恶臭,腹痛不著,纳呆不吐,尿少色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先生按太阳阳明合病,挟热下利之表里证论治,投以葛根芩连汤治之,一剂泻止热退,三剂而病瘥。先生临证,有是证用是方,辨证论治,随证治之,每获良效。通过临床,先生认为,囿于经方一隅,不能解决所有外感热病,必须与温病辨证同时方合用才能取得疗效。以治乙脑为例,仅以六经辨证,受到阳明经证的局限,何况邪气有异,临床有暑热及湿热的不同证型。外感热病,表现复杂,其证候不是六经辨证所能涵盖,也不是单用经方所能解决的。温病学说羽翼伤寒,由伤寒发展而来,其中也沿用了一些伤寒的方剂。因此,伤寒和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两大类型,彼此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各有特点,其理论核心都是要落实到脏腑经络之上。故先生倡导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辨证密切结合,根据具体病情,灵活掌握,经方时方统一运用的观点,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基础。

以上文字由方老学术继承人提供,感谢朝阳医院中医科李文泉医师。

国医大师方和谦 (4)

三、典型医案
1.“正气为本,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观
张某,男,40岁。2005年3月10日初诊。
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出现腹泻伴白细胞下降。
初诊:患者2月2日在肿瘤医院做直肠癌根治术,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2月22日开始放、化疗,遂出现腹泻,前来中医就诊。患者10天来乏力口干,气短懒言,恶心纳差,大便次数多,量少,4~7次/日。查血常规:白细胞3.0×109/L;舌红苔薄白;脉细缓。诊为肠癌泄泻(直肠癌术后放疗副反应):脾虚证。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拟滋补汤加减。

处方:党参9g,茯苓9g,白术9g,炙甘草6g,当归9g,熟地9g,白芍9g,官桂3g,陈皮9g,木香3g,大枣4个,生黄芪15g,枸杞子10g,麦冬10g,焦曲6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腹泻次数减少,2~3次/日,仍感乏力、盗汗,食量稍有增加。查血常规:白细胞3.5×109/L。原方有效,继服前方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大便已正常,偏软;食欲差,纳少;舌洁,脉细缓。血常规:白细胞3.2×109/L。仍以滋补汤调理,加生苡米、浮小麦各15g。

处方:党参9g,茯苓9g,白术9g,炙甘草6g,当归9g,熟地9g,白芍9g,官桂3g,陈皮9g,木香3g,大枣4个,枸杞子10g,麦冬10g,生黄芪15g,焦曲6g。15剂,水煎服,日1剂。服3天停1天。

按语:患者因直肠癌术后,气血亏虚,放疗为热邪损伤,耗气伤阴,脾气虚则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以致发生泄泻。“脾胃为后天之本”,泄泻造成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而致后天失养,故乏力气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受损,津液化生不足,不能上承故口干;胃气上逆则恶心;气血亏虚,故见白细胞减少。病位在中焦,病性属气血亏虚之虚证。

癌症的放、化疗,不可避免地合并放射性反应与损伤。放、化疗过程中,对机体正常组织带来不可避免地损坏,白细胞下降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放化疗后,机体出现的症状,多属于“热毒伤阴”所致,因此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病术后气血受损,继而放化疗,更伤津耗气,损伤脾胃。该患者已进行放化疗5次,腹泻、气短、懒言为气虚之象,面色失华白细胞减少为血虚之征。先生用滋补汤治之,寓在气血双补,脾胃同调。方中四君子汤合生黄芪健脾益气;四物汤合枸杞子、大枣补血;以陈皮、木香、焦曲行气消食和胃,因此可见患者药后腹泻止。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通过中药配合,改善机体气血失衡的状态,使血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使放、化疗得以继续进行。先生在临证中非常重视保胃气,提出“大病必顾护脾胃”,此病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和为扶正,解为散邪”
张某,女,56岁。2005年12月22日初诊。
左上腹隐痛3个月,常因饮食不调而发作。
初诊:患者3个月来,一旦饮食稍有不适,即出现左上腹隐痛,到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脂肪肝,肝多发囊肿。甘油三酯370mg/dl。服西药效果不佳。患者现腹痛,口苦,纳可,厌油腻,二便调;舌质红,苔略厚,脉弦平。诊为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治法:舒肝和胃。方拟和肝汤加减。

处方:当归9g,白芍9g,党参9g,北柴胡5g,茯苓9g,陈皮10g,香附6g,炒白术9g,法半夏6g,焦神曲6g,苏梗6g,大枣4个,佛手6g,砂仁5g,白豆蔻3g,炙甘草6g,薄荷(后下)5g。12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患者药后腹痛缓解。食纳可,二便调。刻下自觉脐周不适,恶心,时头晕;舌苔白,脉平缓。继用和肝汤调理。

处方:当归6g,白芍6g,陈皮10g,法半夏5g,茯苓12g,薄荷(后下)5g,香附6g,炙甘草5g,干姜2g,焦神曲6g,苏梗6g,大枣4个,莱菔子6g,郁金6g,炒谷芽15g。12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语:肝主疏泄,肝气郁滞不疏,气机阻滞,逆乘脾胃,胃失和降,不通则见上腹隐痛。肝胆互为表里,肝气郁滞,久郁化火,肝火上炎则口苦。舌质红,苔略厚,脉弦平均为肝胃不和,久郁化火之征。方和谦认为止痛离不开芳香行气类药如藿香、佩兰、菖蒲、焦曲麦等,急性疼痛用承气汤,一般痛可用郁金、香附、苏梗、薄荷、吴茱萸等。上法可加焦曲麦以健脾消食。

此案因饮食不调引起胃脘痛,用和肝汤舒肝和胃治之。方中柴胡、薄荷、香附、佛手、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芍药、甘草和中缓急止痛;当归、大枣养血和血调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脾培中;砂仁、白豆蔻、陈皮、枳壳、苏梗温中化湿,行气止痛;焦神曲、炒谷芽健胃消食。全方理气和胃止痛,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确有良效。

国医大师方和谦 (2)

4.应用补法注意事项
先生临证以补益脾肾、调和阴阳,扶助正气见长,善用补法治疗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对补法的应用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1)明辨虚实:注意所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不要为假象所迷惑,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2)根据病情选择补法:如病势急迫,气血暴脱,宜选择峻补,且宜补足,使药效持续,方能挽救于万一。否则药性一过,元气复脱,则功亏一篑。先生在诊治虚损重症时,常以独参汤单煎顿服。而对于慢性久病,则宜用缓补之法,须日积月累,至一定时日,始建功效,切不可急于求成,一见罔效则半途而废

(3)防治补药之弊壮阳之剂,久用易生虚火,用时宜少佐柔润之品;滋阴之品,多用腻膈碍胃,应酌加理气和胃之药。务使补气不壅中,养阴不碍胃。

(4)注意虚不受补。有些病人,纵属虚衰当补,然个人体质,特别是脾胃甚虚,或有虚火滋生,虽虚而不受补,当缓缓图之,或少佐清解之品,慢慢收功,总要注意顾护胃气

(5)食养结合:先生认为,扶正培本不可专恃药饵。《素问•脏气法时论》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主张服药与饮食配合得当,则可补益精气。故先生对慢性病人投药每每嘱其服2剂或4剂停1天,以调养为主,有利于胃气的恢复。而常有患者向其咨询如何服补药,先生多以饮食多样,顺其自然,以“食补”不以“药补”告之。

5.扶正培本,创制“滋补汤”
[方源]先生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补法九方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总结,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本方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化裁而来,在两方的基础上,减川芎,加官桂、陈皮、木香、大枣四味,集脾肾气之补于一身,又具疏通之性,有阴阳双补,气血两滋之功

[组成]滋补汤药物组成:
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熟地黄12g,
白芍9g,当归9g,官桂3g,陈皮9g,木香5g,大枣4个。

方中用四君子汤之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培后天之本;四物汤之当归、熟地、白芍滋阴补肾,养血和肝固先天之本;佐官桂、陈皮、木香、大枣温补调气,纳气归元。全方既有四君四物之气血双补之功,又有温纳疏利之力,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气养血,调和阴阳,养心健脾,柔肝和胃,益肺补肾面面俱到,又以顾护先后天之本为先,更以调补中焦为主,所用之药看似平常,实则配伍严谨、立法有度,其专为虚证而设,不管临床表现如何,但见气血不足,五脏虚损之候,即可灵活加减应用,恢复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主治]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各种贫血证、中风后遗症、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癌症术后或放化疗后等虚损重症。

[加减原则]以脏气虚损,气血不足为主证,根据兼证的寒热虚实加减用药。

国医大师方和谦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注:此提法见1990年国家中医局发的文件)指导老师、获“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先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六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咳嗽、中风、心悸、眩晕、发热等内科杂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创制了“和肝汤”、“滋补汤”等有效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内、外、妇等各科杂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先生以其卓越的临证思辨能力和勤求博采的广阔胸怀,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与诊疗思路。

一、生平概述
先生1923年出生在山东烟台莱州的中医家庭,自幼(12岁)随父习医。19岁(1942年)考取医师资格,开“方和谦诊所”行医。1952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学习西医学习班”学习西医知识两年。1952年至1953年在北京双桥砖厂任职员,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任科员,主管中医师资格的审批,参与北京市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组建工作。1958年调往北京中医医院任内科医师、教研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室组长,教授《伤寒论》课程。其间曾带第一、二届西学中医班学员的实习,在乙脑流行期到第一、二传染病院查房,参与乙脑的救治工作。1968年到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首都医科大学的教授职务。1993年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至2004年先后担任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从1978年起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北京市科协常务委员、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学院顾问等职。2009年1月被选为“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4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国医大师”。

二、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
先生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在其六十余载的行医生涯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成就了他独到的学术见解,不断有所创新。他认为中医学为哲理医学,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形成“燮调阴阳,以平为期”的生理观;遵循治病求本的思想,强调正气为本,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观;他熟读精研《伤寒论》,深刻理解仲景学说,不仅掌握其基本要领,而且学以致用,有所发挥,正确指导临床实践。他重视先后天之本的理论,长于运用补法,尤其善于调理脾胃;他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独到见解,大大拓宽了和解法的应用范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和创制了“和肝汤”、“滋补汤”等有效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内、外、妇等各科杂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燮调阴阳,以平为期”的生理观
先生受哲理医学的影响,对阴阳学说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先生认为阴阳既是天地变化的共同规律,也是人体内在的基本规律。先生认为治病的根本目的,主要是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促成“阴平阳秘”,以恢复和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先生在临证施治时,特别注重用“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为基本法则来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思想。如他提出和解法,即“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观点,就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以及他创制的“和肝汤”、“滋补汤”等经验方,均是在《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思想指导下,重在调整阴阳形成的有效方剂。

(二)“正气为本,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观
先生认为邪正斗争是影响阴阳平衡的关键,故临床辨证立法,以邪正斗争为中心,着眼于扶正以祛邪,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形成了正气为本,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观。

在邪正斗争方面,先生强调应以正气为本,而尤为重视脾肾在脏腑活动中作为先后天之本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善于应用“扶正培本”法顾护人体正气,他曾明确指出:“治病之关键在于扶正培本,扶正就是扶助正气、补益气血阴阳;培本就是培补脾肾,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先生应用扶正培本法治疗疾病要点有三,即益气血重在补脾胃、补阴阳应当益肾、补脏腑注意五行相生。

1.益气血重在补脾胃
先生认为补益气血,必须从补脾和胃,培补后天之本入手,故临证总以“调补脾胃之气”为准则,达到补益气血,扶助正气的目的。研究伤寒之治,其制方用药概括起来“保胃气,存津液”是其特点。因此先生治病用药极为重视“顾护胃气”,提出“大病体虚,重在培中”,“大病必顾脾胃”的观点。在他治病的方剂中经常见有炒谷芽、香稻芽、焦神曲、炒莱菔子、砂仁、鸡内金、百合、麦冬、玉竹、石斛、大枣、甘草等和中养阴益气之品。对于久病虚证及老年人感受外邪的治疗,先生更强调“虚人病表建其中”,顾护胃气即可扶正祛邪。但用药需循序渐进,药性平和,用量宜轻,不温不燥,不滞不腻,不攻不泻。他认为通过保胃气,可使脾胃健运,肺气调畅,肝气和解,肾气充盈,五脏安康。先生治热病,遵吴氏“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思想,视养阴保津为其重要原则。提出“治伤寒注意存津,治温病重在养阴”,在解表透热或清热解毒剂中,常加入花粉、玉竹、麦冬、百合、石斛等药以顾护津液,皆是重视脾胃的具体体现。

2.补阴阳应当益肾
治疗阴阳虚衰之证,先生认为应当注意益肾。凡阳虚之证,无论卫阳、心阳、脾阳,均与肾阳有关,治疗均应适当温肾之阳凡阴虚之证,无论心、肺、肝、胃之阴,均易涉及肾阴,治疗中当据证滋肾之阴。且应注意阴阳互根的关系,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先生对于五脏虚衰之证自制“滋补汤”,乃以四君、四物加肉桂等,脾肾两补,而经过加减用于各种虚证治疗,反映了先生重视脾肾的学术见解。

3.补脏腑注意五行相生
在各脏腑的相互滋生中,先生认为最重要莫过于先后天之本的作用。因为脏腑之生机在肾,补养在脾。故先生临证诊病,必先察脾胃是否健旺,继思气化是否正常。脾胃不和则先调脾胃,方能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在后期则多考虑益肾。一般脏腑失调,脾肾俱虚时,先生先补脾以资化源,后益肾以固根本。基于以上认识,先生遵扶正培本之大法,将脾肾阴阳气血融为一体,创制“滋补汤”,以益气养血,补益脾肾,顾护阴阳为宗旨,临证中为补法之基本方剂,广泛应用于气血两虚,阴阳失调的病证,治疗各种疾患,屡见奇效。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國醫大師顏德馨:中醫當自強

顏老在中醫大師傳承班講課。 金昊

顏老在查房。

顏老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青年時代的顏德馨




顏老生活照 (除署名外均資料照片)




本報首席記者 施嘉奇 題記

他生於名醫世家,其父顏亦魯得到孟河學派的真傳;他自己年過九旬,行醫60載,前不久被授予我國首批“國醫大師”的稱號,可謂功成名就。但此刻的他,顏德馨,全國著名的中醫理論家、中醫臨床家,依然無法安心頤養天年,他說:“中醫已經到了危險的時候,再不救就要晚了。我也想像徐根寶復興足球那樣從娃娃抓起,可是時間很緊迫了。”

談起中醫的困境,這位九旬老人的語速明顯加快。在他眼裏,當代的中醫猶如一隻迷途的羔羊,整個中醫體系出現了嚴重西化、內涵弱化、自信不再的危險局面。“中醫當自強!”顏老說,“中醫的問題出在中醫自己身上,能救中醫的也只有我們自己。”

顏老清楚地知道,搶救中醫的任務困難重重,他隻身面對的和挑戰的將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但這位白髮蒼蒼的九旬老人憑著對中醫事業的摯愛,發誓要竭盡所能地付出。他說:“聽起來有點悲壯和淒涼吧!但是,我還是想試一試。”

感覺上,這位老人似乎獨自在挑戰一個巨大的風車。不過,他卻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對困難,他說:“中醫有點積重難返了,現在談改變太困難了。但是總是要有人去做。”

談了2個多小時,從他家出來,出現在我腦中唯一的念頭就是:“誰來幫幫顏老?”今天當中醫是要勇氣的,要甘於清貧、甘於寂寞,更要像顏老一樣甘於奉獻。 中醫已然“不中不西”

前幾年,顏德馨親歷了一件讓他感到悲涼的事情。那時,有一位香港老闆想建一所中醫醫院,提倡傳統的純中醫,這位老闆派人在上海、廣東、北京轉了一大圈,遍訪各大中醫醫院,可最後卻失望而歸。他得到的報告是:“現在已經沒有純中醫了!”

顏德馨最後見到了這位遍尋中醫之人。對方告訴顏老:“現代的中醫們講的都是蛋白、細胞、細菌,看的是檢驗報告,開的是中成藥。”

中醫已經被嚴重西醫化了。在各大中醫特色醫院裏,門診也許是僅存的還有一點中醫模樣的地方,那裏的醫生還在號脈、開湯劑,可一旦進入病房,就會讓人震驚不已:中醫師們開的是抗生素,不用四診,直接開化驗單,一切都被嚴重西醫化。

更讓顏老感到傷心的是,一些高學歷中醫師竟然不會“望、聞、問、切”。在一次職稱評審中,顏老發現一些中醫博士竟然不懂四診八綱,不懂辨證論治,只在實驗室裏度過了3年的求學生涯。

“中醫已經不中不西。”顏德馨哀嘆道,“現在用真正的中醫方法看病的中醫正越來越少,這是一個讓人痛心的現象。”

近年來,顏德馨四處奔走,大聲疾呼,要求各方搶救中醫。“經過這些年大家的努力,國家和政府對中醫的支援力度已經越來越大,從政策層面上看,謀求中醫發展的基礎已經具備了。”

他認為,現在的最大問題不是在別人身上,而是出在中醫自己。其中兩大表現最為嚴重:一是中醫西化;另一個則是廢醫存藥。

“中藥,現在似乎變得跟中醫沒有關係了。黃連素、麻黃素好像已經是一種西藥。如今流行的輿論氛圍是,中藥是好的,中醫不行了。”顏德馨感到困惑不已,難道已經不再需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中藥了嗎?這是不對的,中藥就是應該在辨證論治的觀點下使用。

國醫大師須植根中華文化

看到問題本源後,顏德馨一刻也沒有停歇。他利用自己在中醫界的影響力,2008年11月更是促成了“中醫大師傳承班”在同濟大學開班,這個項目目前是國家中醫傳承人才培養的試點項目。顏德馨在開班儀式上表示,“中醫西化”已成中醫學傳承和發展的致命傷,只有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先做好原汁原味的繼承,中醫才不致消亡。

顏德馨的這番話,濃縮了自己行醫70載所有的感慨。那麼,什麼是原汁原味的繼承,當下又該如何繼承呢?也許,人們可以從顏老成為國醫大師的歷程中,發現點什麼。

顏德馨是孔子高徒顏回的後裔,1920年生於江蘇丹陽。其父顏亦魯也是一代名醫,師承孟河學派,擅長治療腸胃病和婦科疾病。對顏德馨而言,父親既是嚴父,更是良師。父親常說:“知醫必先明道,傳統文化的根基是學習中醫的前提。”

7歲起,顏德馨就開始讀書習字,啟蒙從讀經典開始。儘管有些經書深奧難懂,但父親的理論是,讀書要“猛火煮,慢火燉”。“猛火煮”,強調的是博覽群書,把學習中醫經典著作和歷代名醫著作作為學醫入門的途徑,打好理論根底;“慢火燉”,指的是不要死讀書,而是要在學習時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反覆研習,決不能生吞活剝,食而不化。

在顏德馨看來,中醫主體來源於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具體體現,是一個靚麗的瑰寶。“過去講學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他認為,中醫學源遠流長,歷代名醫皆著書立言,中醫古籍更是浩如煙海,且多折射出古代優秀哲學思想的光輝,彰顯了中醫形象辨證思維。

除此之外,好的中醫從來也是不保守的。除了讀經、讀史、讀醫,顏德馨還在小學畢業後,學習自然科學、邏輯學等其他方面的理論知識。上世紀初,父親更是鼓勵顏德馨報考上海中國醫學院學習。這位慈父明白,學習中醫要廣開學路。

1936年,16歲的顏德馨以優異的成績被上海中國醫學院破格錄取,期間,他得以跟著各大中醫名家學習,抄方和蒐集整理醫方醫案,他根據自己的喜好,不拘一家,兼學不同流派,不同科別,師從多人。

“中醫教育是大問題,要改變現狀,一定要從中醫教育開始。”顏德馨決心拾回中醫學習的本來面貌,在大師傳承班內,學生們不僅要在門診抄方,更要學習國學,他們與上師大的一級教授聯手開課,讓學生們學古文,知道教、儒教、佛教等知識,讀中國經典著作,盡可能地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

中醫教育缺乏文化熏陶

遺憾的是,顏德馨和他的大師班的力量實在太薄弱了。他說,國內有中醫藥大學多所,但在人才培養方式與中醫特色、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現在的中醫高等學府內,學生入學後先接觸的是西醫理論,解剖、生理等西醫的課程大約佔了總課程量的60%左右。中醫大學生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古文。西化教育和知識體系的培養,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積累,也使得學生對於中醫的陰陽腑臟理論難於迅速理解。

“在那裏,培養的不是中醫大學生,而是不中不西的蓋澆飯學生。”顏德馨認為,這樣的教育既沒有教好中醫,也沒有教好西醫。這種西醫化的狀況持續多年,造成了眼下既具有紮實的中醫理論、又擁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術的高層次中醫人才日益匱乏。再加上目前整體的醫療環境、醫患關係也不利於中醫發展,醫生們更願意使用西藥以規避醫療糾紛。

“中醫不是不要學西醫的,而是應該強調怎麼學。”顏德馨認為,即便是“醫聖”張仲景活到現在,想必也會借助CT等現代化設備。也就是在“望聞問切”這“四診”之外,再增加一診,可在加一診的時候,不能丟棄傳統的方法,如果完全依賴設備和化驗單,中醫也就喪失了生命。

顏老說,中醫其實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其中也包括生理、病理、藥理、診斷及治療等多方面內容。它們都藏于中醫數千年的經典論著裏,因此學好經典著作,無疑是學習中醫的關鍵。可現在的學生學經典、讀經典的時間卻少之又少。

“沒有時間學是問題,沒有心思認真學是更大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從小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積累,接觸中醫後,又覺得傳統的陰陽腑臟理論難以理解。長期以往,造成了師授雙方皆重“西”輕“中”的局面。

中西醫結合必須設門檻

在中醫界,成為“蓋澆飯”的不僅僅是學生,更可怕的是中醫內涵的滑坡。以前社會上流行的一種提法叫中西醫結合,可是到底什麼才是中西醫結合呢?顏老對此也困惑不已。

前不久,他在香山科學會議上遇到了衛生部部長陳竺,他對部長說:“中西醫結合一定要下一個定義,要有一道門檻,不是誰都可以挂中西醫結合的牌子的。”

“我認為,‘中西醫結合’應該是一門精英醫學,而不是普及醫學。”顏德馨認為,當年毛澤東同志親自提出要中西醫結合,那個時候的本意是將中醫和西醫融會貫通,形成一門中國獨有的醫學分支。“要匯通,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思。”顏德馨認為,做中西醫結合的醫生,一定要兼具中醫和西醫的紮實功底,才可能將兩者很好地加以匯通。“現在的一部分狀況是,90%的西醫加10%的中醫,或者90%的中醫加10%的西醫,就可以稱為中西醫結合了。”顏老說,“這就像蓋澆飯,幹燒麵,往飯上加一點澆頭即可。”

中西醫結合提倡多年,由於無人把關,少設門檻,其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客觀上造成了中醫的弱化,而且使得業內魚龍混雜。“中西醫結合不是某個醫生、醫院掛塊牌子就可以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做出成績來。從理論和臨床上都要做出研究。”

對於真正優秀的中西醫結合醫生而言,他的學習生涯必將漫長而艱辛,而現有的體制下,要培養此類精英醫生的難度非常之大。

顏老說,中醫就這樣不斷地徬徨、徘徊著。“現在的政策是中西醫並重。”他認為,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人士的注意,中醫不應該在結合中被忽略,在結合中被矮化。

在談及中西醫結合被曲解的過程中,顏老不經意地又提到剛剛流行的“治未病”概念。他說:“要吸取中西醫結合的經驗,儘量避免‘治未病’理念的走樣。”他認為,中醫的“治未病”絕不是字面上理解的預防、保健,它其實是一門深厚的理論,貫穿于中醫整個預防治療過程之中。病前要防,病中、病後亦要“治未病”。

“不要再將‘治未病’的理論簡單化了,只講預防是不全面的理解。”顏德馨希望醇厚的中醫內涵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嚴重曲解。因為,每一次曲解,傷害的都是中醫界本身。

誰說中醫不能治急症重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醫問題格外沉重,但今天卻不應該沉淪。顏德馨說:“現在一定要努力起來,救救中醫。除了外人幫忙外,更需要中醫界自己站起來。”

中醫先要自己相信自己。“誰說中醫不能治急症、重症?”顏德馨說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中,治好了很多重症、急症。上千年來,幫助中華民族抵禦疾病的力量中,中醫作用不容忽視。

他仍然記得,當年跟著父親四處行醫時候的情景。那時候,病人大多危重。醫生行醫常常從早到晚,星夜當空,顏德馨仍然手提著燈籠跟著父親,一家一家去看病,問診、開方、煎藥……若病人情況危重,一天之後必定再來復診。忙起來,一晚要走上十幾戶人家。走進最後一位病人家中時,往往已是第二天清晨,顏德馨手提的燈籠上還寫著昨天的日期,看著依然跳動的火苗,似乎一天又延長了。

“中醫從來就是解決問題的。為什麼現在會變成康復、保健的代名詞了呢?怎麼就比西醫差了呢?”顏老百思不得其解。

他記得,有一次應邀去其他醫院會診,當時患者情況很危急,治療方案不夠明確,同時用著內服、外用的西藥多達21種。顏德馨在看舌苔、把脈等細緻診療後,果斷地提出,將所有的西藥全部停掉,改用中藥桂枝湯進行治療。結果,三付藥之後,患者奇跡般地出現了好轉。

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顏德馨更是涉足血液病的治療,主攻白血病和血小板減少症。為了尋求可靠的中醫療法,他深入鑽研了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將血液病與中醫氣血理論結合研究,並投入大量時間在實驗室觀察、實驗等等,率先提出雄黃是抑制白血病的有效藥物。

2002年11月至2003年上半年,SARS正在肆虐流行。2003年4月,84歲高齡的顏德馨勇挑重擔,奔走在第一線,擔任華東地區中醫藥“防非”科研協作組首席專家。

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此前不久,顏德馨由於不慎跌倒受傷,剛剛完成全髖置換手術,在治療過程中,他戰勝了感染、肝損、失血、心衰等多道難關。尚在恢復期中的顏老就這樣投身SARS的防治工作,他參加制定了中醫中藥預防“非典”的方案,創制了“扶正祛邪方”。他還提出,由於地域、患者體質的不同,“非典”治療要辨證論治。

“我膽子大,所以比較敢治急病、重病吧。”其實,顏老的膽大源於深厚的中醫功底和豐富的臨床實踐。“中醫應該相信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相信自己對抗疾病的能力,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在醫學領域找到生機的。”

“我還在給人看病,看重病。每看好一個病人,就是守住中醫一方陣地啊!”說這句話時,顏老的眼中閃過一絲悲涼。

傳統中醫需要實習基地

守住中醫的土地,是多年來顏德馨一直在努力奮鬥的。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裏,有一座破舊的老樓,那是顏老奮鬥了幾十年才建起的中醫樓,而如今中醫樓風光不在。不過,顏老沒有灰心,他告訴記者,半年後很有可能會成立“顏德馨中醫醫院”,他希望那裏能夠成為姓“中”的醫學領地。

“沒了中醫樓,又有了中醫醫院,我堅守的中醫事業又有了新的開始。”顏德馨早就與中醫融為了一體,這似乎成了他與生俱來的神聖使命。

顏老期望,未來的中醫醫院能夠成為專屬於傳統中醫的實習基地。在那裏,醫生們能夠寫中醫醫案、開湯劑、治重病,病房內充滿了中醫的味道。

“我們關鍵要拿出幾個病例來,要告訴世人中醫有明確的療效。”他堅信,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在危重疾病的搶救中、在疑難雜症的治療中、都必須堅守中醫的特色。只有這樣,中醫的血脈才不會斷在我們這一代手裏。在顏德馨中醫醫院尚未規劃的時候,適合中醫實習的基地少之又少。“現在的學生去醫院實習,學到的大多是西醫。”一些帶教老師甚至乾脆對學生說,中藥沒用,就給病人吃西藥。

在這樣的氛圍裏實習,即便學生們在大學裏學到了一點中醫知識,也會被臨床現狀所淡化,最終拋諸腦後。結果是,不少學生畢業後只會用四個素: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加黃連素。

“我們需要一大批獻身中醫的人啊。”顏老曾經在1999年2月,行醫60週年之際,依然捐出自己多年積蓄的稿酬和學術成果獎金共20余萬元,設立“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此後又追加資金,2005年擴展為“上海顏德馨中醫藥基金會”,致力於鼓勵青年中醫藥人才脫穎而出。

遺憾的是,老人的一己之力仍屬薄弱。他為中醫醫院招聘人才,可是困難重重。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雖年已九旬,顏老仍飽含激情,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奔走。

顏德馨獨創衡法體系

衡法治則,是顏德馨創立的學術理論,主要運用多種治療方法,平其不平,調其偏勝,達到新的動態平衡。顏德馨的理論依據來自《內經》:“氣血正平,長有天命”,“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的闡述。

從建國後到“文革”之前,顏德馨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等血液病的治療,在實踐過程中,顏德馨已經初步萌發了“衡”的思想——扶正祛邪,固本清源,從而達致平衡。

他領悟到,氣血通過全身一切的組織器官,是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氣血以流暢和平衡為貴,如果氣血失去流暢就會產生瘀血,瘀血阻于體內,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導致氣血艱澀和失衡,引起臟腑病變,疾病叢生。

“文革”後復出的第二年,顏德馨就出版了《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一書,以氣血為綱,調氣活血,而致平衡的祛病養生思想在顏德馨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並最終在中醫“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之外,創立了以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治則。

顏老還將這套理論用於抗衰老領域,明確了以調整氣血法延緩衰老,這與過去補腎、健脾等方法抗衰老的理論截然不同。

他發現,人體的血液在不同年齡段的變化很大,老年血液病患者的血粘度普遍粘稠,都有明顯瘀血體徵,例如色素沉著、皮膚粗糙、老年斑的出現、鞏膜混濁等,而且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老年癡呆等也都是瘀血病例的體現。

顏老運用衡法在治療心腦血管病方法成效顯著。有一位徐姓的女華僑,曾經做過冠心病介入治療,但術後心絞痛依然頻發,顏老用溫陽活血法給與治療,結果這位病人心絞痛明顯減少,病症以後也未復發。

2001年,上海市衛生局組建上海市中醫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顏德馨成為學術帶頭人。此後,市科委組織專家通過了“腦梗靈治療腦梗死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Tuesday, May 27, 2008

一位西方医生的洞察 (转自网络)

我被请到北京房山,去给一个当时只有11岁的男孩看病。他的家人从孩子一出生就带他到各个医院治了10年,花了很多的钱。居然就没有一个医生告诉孩子的家人患的是什么病,告诉家长这种病根本无法治。这是非常不道德的。  

——你们习惯打吊针,好让孩子的体温降下来,那是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我再强调一遍,如果患儿没有出现细菌感染,就不要使用抗生素。  

——现在你们这里还给孩子做“心脏瓣膜手术”,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做这种手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在西方,医生是不给孩子做这类手术的。  

——一个医生不应让患者花太多的钱去做无谓的治疗,这一点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是诚实的、谦虚的。

彼路易·切奇博士是一位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意大利儿科专家。两年前,他受意大利ZF派遣,作为意方负责人到北京执行两国卫生合作项目。在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坐诊的两年间,切奇先生以一位西方医生诚实、敏锐的眼光,观察到了目前在中国医学界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现象,而其中的某些现象决不能简单归结为是由中国的国情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以下为他在接受记者数次采访时所谈到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不用药或少用药世界上的妈妈都害怕自己的孩子生病,一生病就吓得不得了,一有病就带孩子看医生。方才,一个小孩的姥姥带着她的外孙急急忙忙来看皮肤病,你们的儿科医生要给孩子抽血检验。我检查一看,那是蚊子咬的一个包,不用抽血。最后老太太给在香港工作的孩子妈妈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孩子的妈妈坚决反对给孩子抽血,才算了事。结果我也没给孩子开药。这就是属于患者家属的无知。  意大利的妈妈在30年前,也是这样想的,认为用一根针扎到身体里(输液),要比口服的药物药效发生得更快。不是我不用药或少用药,而是没有必要给这些孩子开药。可是他们的妈妈会说:“我们的孩子有病了,你为什么不给我们药吃?”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现在感冒、咳嗽、腹泻患儿,是来北京儿童医院就诊量最大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在39度以下,我们西方医生从来不给患儿开药,建议家长回家给孩子用冰袋降温,同时要给孩子喝大量的水,几天就可以好。一般孩子咳嗽,是他生理本能的自卫反应。小孩子不会咳痰,尤其睡觉时把鼻涕流到喉咙,早晨起来就咳嗽,这不用吃药。但是如果孩子的咳嗽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支气管感染、肺炎、百日咳等,就需要用抗生素。  儿童腹泻,一般多是因为受凉,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我们西方的医生会建议家长在24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进食,只喝水,很快就会好。有个腹泻患儿的妈妈明白我为什么不开药的道理,她很高兴地抱着孩子走了,事实证明不用药病也好了。如果是细菌性腹泻,那就要用抗生素治疗。我所说的这些是大部份患儿的普通症状,不用开药,只要给家长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关键是医生在诊断时一定要和家长交流,一定要搞清楚患儿症状的原因。  

你们习惯打吊针(输抗生素),好让发烧的孩子的体温降下来,那是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  

现在还流行给孩子注射什么“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实际上流感是无法预防的,因为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化,你去年研究的疫苗,怎么预防今年的流感?西方医生和中国医生都知道,世界上没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感冒的药。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去年4月,有一个家长带着一个11个月大的男孩子来我们这里看病,这个孩子咽喉扁桃体肿大,一直发烧不退,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医院治疗了一个月,那里的医生一直给这小孩子用各种抗生素医疗,但是孩子的烧一直没退,让人家花了1万多块钱。孩子这时已经出现菌种紊乱现象,产生了“抗药性”,这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我告诉孩子的爸爸,如果孩子发烧在38度5以上,可以给他吃点退烧药,如果在38度5以下不要吃退烧药,采用物理降温,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温。结果孩子的爸爸按照我说的去做,很快孩子的体温就降下来了。  

我并没有给这个孩子开任何药。如果我发现孩子症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需要服用抗生素,我会给孩子服用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的效果与打吊针(输液)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更便于治疗。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我再强调一遍,如果患儿没有出现细菌感染的现象,就不要使用抗生素。如果这个孩子需要治疗、开药,我肯定会给他治疗和开药的。  

有时医生也很为难,做母亲的总是让医生多开药,开好药。我认为医生和家长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情讲得很清楚。医生要多和家长交流,来教育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这个病,同时向家长普及一些一般的医疗卫生常识。但是要让家长理解这个问题就要花一定的时间。  

我给孩子看病一定要把孩子的衣服都脱光来检查。你们的家长就担心孩子感冒了怎么办?给孩子看病不脱光了衣服是没法检查的,否则你怎么知道孩子有什么病?方才有一个8个月大的小女孩,表面上看是咳嗽,但是我还要通过对她身体状况的观察,确定她的咳嗽是否由别的病因引起,她要是穿着衣服我怎么看得出来?我看一个患儿要1个小时,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门诊模式在中国目前要实行起来还很困难。

医疗系统的不完善 
 
在意大利,我们在各个社区都建有门诊诊所,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出诊治疗是免费的。在我们那里做心脏手术、住院治疗4月以下的患者全部是免费。当然这在中国目前还是很不现实的。  北京的医疗系统建立时间还不长,许多地方需要改进。这里的人们一有病就上北京的各大医院来,一天的门诊量就达到三四千人,医生每三五分钟就要看一个病人。你们的医院要想效益好,医生就得多看病人,一天下来头昏脑涨,非常疲倦。这样也很容易出现误诊。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北京周边省市的患者也到北京的大医院来,因为北京的医疗条件和医生的水平是很高的。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各个社区都有像这样的大医院下属的医疗诊所,把各大医院的医生分散到各个社区的医院,患者就可以得到分流,在社区医院对患者可以作一个初步的筛选,把重病患者送到大医院就诊,这样既减轻了大医院门诊医生的负担,提高了诊断质量,也给患者提供了享受一流医疗水准就医的便利。  

中国在今后的医疗改革方面应该能做到这一步。听说北京的某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你们可以在医院建立一些高档的诊室和有空调的高级病房,为高收入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条件,可以多收他们钱,用他们交的费用承担低收入者的医疗费用,让低收入者也能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同时我认为中国医生有很丰富的医学知识,虽然职业道德问题  我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应具有的品质有两条。  

第一,他首先要诚实,谦虚,尊重患者。医生当然不是圣人,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但是医生挣钱要像中国一句古老的格言那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教导我,做医生一定要每时每刻地考虑这样的问题:不能给患者误诊,要很慎重地考虑你下的药是否对患者的疾病有效。  

做一个医生一定要谦虚,自己的知识不够,看不懂的病一定要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或请有经验的医生会诊,不要怕在患者面前丢面子,不懂装懂会造成误诊,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悲哀。  

第二,作为医生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如果你诊断的这个患者的病确实治不好了,就要告诉他的家人不要再花钱治疗了。如果明明知道患者的病不能治,你还给他治,让人家花很多的钱,这是非常不道德的。  

我举个例子。2000年,我被请到北京房山县北海镇,去给一个当时只有11岁的男孩看病。这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男孩,他的两条大腿肌肉萎缩,这种病叫“迪何二氏肌萎缩”,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根本无法治愈。我估计他只能再活10年到15年就要离开人世。但是他的家人从孩子一出生就带他到各个医院治了10年,花了很多的钱……居然就没有一个医生告诉孩子的家人他患的是什么病,告诉家长这种病根本无法治。这是非常不道德的。  

我对孩子的家人说,你们不要再带他去医院治疗了,染上这种病,从孩子出生起就根本治不好。如果你们真为他好,就给他买一辆残疾人的电动车,改善一下他的生活质量吧。  后来,我们这些在北京的使馆、企业、医疗系统工作的意大利人,捐款买了一辆残疾人的电动车,送给这个孩子,他得到这辆车,高兴极了。啊,那是个非常漂亮的小男孩!他太不幸了。  

还有像恶性肿瘤患者,绝大多数是无法治愈的,住院治疗是没有用的。对于这种情况,医生就应该劝告患者或他的家人,不要再为患者治疗了,在家里护养就很好,只要能抑制患者的疼痛,在他疼痛时给他服止痛的药就可以了。  

在你们这里还给孩子做“心脏瓣膜手术”,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做这种手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在西方,医生是不给孩子做这类手术的。一个医生不应让患者花太多的钱去做无谓的治疗,这一点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是诚实的,谦虚的,对患者应该是尊重的。他们拿的钱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