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用和法,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
先生受少阳病用和解法的启发,将这一认识“扩展到脏腑之间、上下之间、气血之间、阴阳之间,凡是有邪气侵袭,正气不足,邪正交错的状态,均可运用和解法来治疗”。自创的“和肝汤”即是这方面的代表方剂。
1.“和解法”的作用基础
先生认为无论脏腑气血失调,还是邪正相互影响,总是引起阴阳失调。故调和阴阳乃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而“和解法”则是调和阴阳的重要治疗方法。先生认为气血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亦是病理变化的依据,故历来把调养气血作为摄生之首务,论治之中心。他还认为,脏腑功能之正常,不仅在于气血充盛,而且贵在气血通调。
2.“和解法”的临床意义
和解法是指和解表里,疏通气血,协调上下,调整全身脏腑功能的一种治法。应用和解法,一则使失调之脏腑功能得以恢复,二则使入侵的寒热之邪能够透达,逆乱的气机恢复正常之升降出入。故和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凡伤寒邪在少阳,瘟疫邪伏膜原,温热病邪留三焦,以及肝胃不和、肝脾不和、气血不和等,都可以用之。因此,其用法很多,常用的如和解少阳、开达膜原、分消上下、调和寒热、两和肝脾、疏肝和胃等等,皆属于和解法范畴。
3.对“和解法”的深入认识及创新
先生对“和解法”之应用极为重视,亦十分广泛,经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扶正,即为调理脏腑功能之正气,散邪实际是针对外来寒热之邪和失调之气机而言,这一观点是先生对“和解法”的深入认识及创新,反映了先生重视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以及气机升降出入在病机变化中重要地位的学术思想。
对“和解”的理解,先生认为:“和,如一加二等于三,三加二等于五,是大小二数之和。解,为解开、解放、解散。所以这个和解二字只能作为加加减减,改善人体的体质和疾病的不良状态,而不能够认为是正气与邪气和解了,二者是敌我矛盾,邪正之间不可能和解。”并认为“药无和解之药,方有和解之方”,因为“药具一性之偏,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如人们常用的生姜、草、枣这是补药,可以调和营卫,而不是和解药”,“而和解之方都是调其寒热,适其寒温,以达其所,通过和解调理,扶正以祛邪,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如和解剂之主方小柴胡汤,功为和解少阳,实可调理脏腑,方中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合姜夏以和胃降逆,伍人参、甘草、大枣以扶正达邪,其严谨科学的配伍体现了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理气机,扶正以祛邪的内涵。其他的和解剂,皆师其法而加减化裁得来,如调和肝脾的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调和肠胃的半夏泻心汤、黄连汤;调和肝胆的蒿芩清胆汤等等。故先生认为,和解之法其组方均属补泻兼施,苦辛分消,寒热并用以调理气机为宗旨,郁结者疏之,滞窒者调之,横恣者柔之,蕴热者清之,从而达到扶正散邪调和阴阳之目的。这也就是先生把和解法概括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真正含义。
4.“和解法”重在调理血气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而血气贵在疏通,所谓“血气不和,而病乃变化而生”。正如朱丹溪所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气血失和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而在气血调达中,又以调畅气机为要。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保证。先生在深入理解《内经》气机升降思想的基础上,以和解法调理脏腑的气机升降,使之通畅顺遂,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目的。和为扶助正气,是有调补气血的作用,解为散邪,不仅解除外邪,且使郁滞之气血疏通调畅,起到祛邪的作用。故和解法重视调理气机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5.调和气血,重在调理肝脾
在脏腑气血的调达中,先生特别强调肝脾二脏的调和通达。
调和肝脾,当以条畅气机为要。凡肝气失和者,先生常用“和肝汤”治疗,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不仅加补气之党参,且加用行气之香附、苏梗;而其常用的“滋补汤”则在八珍汤基础上加用官桂、木香、陈皮,亦是调理气机之用。
调和肝脾,有气血之辨。有偏气分者,有偏血分者,气分有虚有郁,血分有瘀有虚,均当辨析。气血之中又有阴阳,且有在脾在胃的不同,故肝脾不和之证须具体分析。偏于血分者宜用逍遥散或和肝汤加减;偏于气分者,则多为肝胃不和,宜用柴胡疏肝散或和肝汤加陈皮、半夏、砂仁、豆蔻之属。肝火伤及胃阴,加用沙参、生地、麦冬等。先生认为内伤杂病多有肝脾气血失调之变,虽然六淫七情夹杂为患,病情错综复杂,必须密切注意肝脾不和这个常见的病机变化。
6.善用和法,创制“和肝汤”
[方源]“和肝汤”为方和谦教授自创的经验方,来源于《和剂局方》“逍遥散”化裁。先生在此方的基础上加用党参、香附、苏梗、大枣四味药,使其和中有补,补而不滞,既保留了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合营之内涵,又加重了培补疏利之特色,从而拓宽了逍遥散的用途。
[组成] 当归12g 白芍12g 白术9g 柴胡9g 茯苓9g 生姜3g
薄荷(后下)3g 炙甘草6g 党参9g 苏梗9g 香附9g 大枣4枚
“和肝汤”的组成有三个特点: 其一,本方以当归、白芍为君药,养血柔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以归芍阴柔之品涵其本。其二,本方以柴胡、薄荷、苏梗、香附为臣药,柴胡、薄荷疏肝以解郁,加入苏梗、香附不仅降肝之逆,且能调达上、中、下三焦之气,四药合用有疏肝解郁,行气宽中之功,此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散之剂遂其性。其三,本方以参、苓、术、草四君为佐药,甘温益气,健脾和胃。既遵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又收“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用,达到以甘温缓急杜其变的目的。上述特点使“和肝汤”成为一个调和气血,疏理肝脾,体用结合,补泻适宜的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脾失和的病证。
[主治]肝郁血虚,脾胃失和,两胁作痛,胸胁满闷,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腹胀食少,心烦失眠,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加减原则]以肝郁脾虚,气血失调为主证,根据兼证的寒热虚实加减用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