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和中焦是内科杂病的重要治法 (四)
何敬意
吉隆坡中医学院‧针灸E班学生
中医内经学毕业论文
指导老师:叶盈盈
中焦的病因病机
中焦由少阳太阴组成,其整体功能牵涉消化、水液代谢、新陈代谢及解毒防御抗病等。少阳为相火,太阴为脾土,火能生土,水谷入胃,全凭借少阳相火的熏化才能生成水谷精微,脾才能运输敷布于周身。又胆汁和胰液共同配合消化水谷,所以少阳主生化周身之血气。脾土为至阴,得少阳相火之气相助,才能显示出其运化升清的生理功能。
脾统血,三焦统气,气血在机体内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沟通表里,濡养内外,贯通上下。又肝为“将军之官” 主人体表部阳气,其性刚悍骄勇,懔疾滑利,布于肌表,御外护体,如同西医学证实,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人体代谢的废物大多在肝脏内解毒、排泄,同时也是人体防卫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重要组成部分。
知道了少阳太阴的生理功能,也就可以知道中焦的病理变化了。少阳太阴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其相火温度和湿土湿度调配洽当,构成生命体的两种基本物质来启动其他脏腑功能。以下将综合分析少阳太阴部的病因病机。
1.外感邪气
外感病邪中于半表半里部,湿、热之邪主之,既人体受湿,又感暑。此湿热合邪由口鼻而入,湿能伤阳,热能伤阴,最终盘据中焦。又少阳在太阳与厥阴之间,是调节人体阳气的中枢,故火太旺或太弱都会发病,其少阳基本病变包括:伤寒、中风、中暑、湿热、寒湿;再来,太阴处阳阴与少阴之间,是调节人体阴气的中枢,使人体保持津液均布,若阴气太过则生阴寒,相火太旺又易生湿热,故其太阴基本病变又包括了:燥热、湿热、中风、寒湿。
故今人田合禄认为五运六气不但是外感病之源,也是杂病之源。
2.饮食失宜
饮食为人类生长发育及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故摄食太过、不足或偏嗜可损伤中焦脾胃的纳运及消化吸收收作用。在病理过程中可导致食积、聚湿、化热、生痰、气血不足等病变。因此,饮食失宜也是中焦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3.情志失和
情志的失和、过于剧烈或持久可损脏腑的生理功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脏腑功能失调可使气机运行失常,造成升降出入阻滞和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发展为病情虚实夹杂、促成痰、瘀等病理产物生成。
一般而言,情志内伤多损伤心肝脾三脏,如心肝火旺多癫狂烦热证、肝木克脾土多发忧虑郁闷,伴有肠胃失调问题。也有近代学者提出神志异常疾病可从中焦脾胃论治的观点,而脾胃主神志的关键之处在气机枢转,脏腑气血阴阳气血失调,也能反应在情绪上,如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多处论及烦燥、癫狂等病机与脾胃气滞、肠燥津伤有密切关系。
中焦病理变化 中焦是化生、运行及调和阴阳气血的枢纽,其病理变化可与个体运气体质(无天五脏功能强弱)、当前外感病邪入侵、内伤(包括情志太过、后天饮食失宜及劳逸失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的一环。古人谓:“人之气道贵乎清顺” ,人体消化、水液代谢、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情况、精神意识思维等,有赖于中焦少阳太阴气血津液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中焦受邪及内伤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必定形成的病理产物,如水湿、痰饮、瘀血、食积、郁热等。这些病理产物可停滞经脉脏腑凝结阻滞气机,也可随气血流行全身,致病面广,易于兼邪致病,因此中焦病变在临床上可形成的病证繁多,症状表现十分复杂,变幻多端,且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所以,我强调少阳太阴理论的重要性,并认为调和中焦可在疾病未完全泱及重要脏腑时,起阻截治疗的作用,以实施预见性治疗,控制传变,这也是《内经》所说的“上工治未病”- 医者最高境界的挑战。
Friday, January 23,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